果宁法师,字戒净,礼从上圣下辉大和尚学佛,在厦门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学下诚大和尚处受比丘大戒。现任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普缘莲社住持,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走进山门,我们面对的弥勒菩萨,总是快乐地笑对众生。
在民间,他经常被描述成身上爬满可爱顽童的慈祥形象。这个形象,在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形成并传承下来,代表了我们对人生的美好愿望。
我们寄希望于弥勒菩萨,因为那些可爱的顽童便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永远怀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孩童总是无忧无虑,而我们总是烦躁、忧虑、痛苦。
如何才能拥有童心般的快乐?
很久以前的一天,天上下起大雨。雨过之后,阳光照在一座宫殿中的水池之上,泛起一串串灿烂的水泡,十分美丽。
宫殿中的小公主看到了被阳光照射的七色水泡,便蹦蹦跳跳去找她的父王,请求父王将池中的水泡串起来戴在她头上。将公主视为掌上明珠的国王不忍心公主失望,于是召集身边的大臣,要他们想出能将水泡串起来戴在头上的方法。
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每个人都这么想。于是大臣们纷纷摇头叹息。
此时,一个宫女从旁边走过来,告诉国王,自己可以办到。
国王很高兴,大臣们也终于如释重负。
女牵着小公主的手走到水池边,坐上小船,划到水波荡漾的池中心。宫女告诉公主:“您想要哪颗水泡啊,您自己拿起来,我帮您串成最美丽的头环。”
听到宫女的话,小公主很高兴地伸出小手,开始抓起身边的水泡,当然,每一个水泡被抓起来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破掉。
这样反复十几次后,公主依然两手空空。小公主想了一想,便笑了,带着宫女一起回到王宫,去见父王。她扑倒在父王怀里,撒娇地告诉国王:“水泡很美,拿不起来,我不要了,看看就好。”
儒家常讲:大人者常保其赤子之心者也。在现实中,我们与小公主的不同之处正是我们的心太执著于外面的世界。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断一个人、判断一种事物,却忘了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它、认识它。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无论财富、地位,还是名誉、情感,都如水中的水泡,固然美丽,但我们只能欣赏、享用,却无法占有和控制,也无法让它们随我们的心愿发展下去。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世界的主人,至少,应该是自己的主人吧?可事实上,连我们的身体也并不是我们能占有的。它不会按我们的意愿存在,无论我们多么希望青春永驻,它依然会变老、会生病,会有一天离我们而去。同样,夫妻之情如此,儿女之情也是如此。
《金刚经》中有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止做如是观。”——我们所看到、所得到的世间的一切,包括我们所听到的语言文字,有生有灭的万法,统统称为有为法。万物如梦如幻,我们永远都无法真实得到。因此,放下吧。
放下占有的心态,用欣赏与享受的心态来面对世界上的万物众生,人生就会变得美好而灿烂。
我们可以享受天地间的蓝天与大地,享受缤纷的花草树木,享受友谊之情,享受夫妻之爱。万事万物,包括那些能给我们快乐的爱情,正如支撑房间的粱柱一样。两根粱柱如同两个相爱的人,如果要占有对方,便会完全靠在一起,房间迟早会因为失去重心而倒塌。在爱情的房间中,每个人都需要给对方点空间与时间,让对方感觉拥有一份自由。拥有自由和空间的爱情,才会永恒。
很多时候,我们将拥有理解为占有。越是占有,我们便越是恐惧,恐惧我们所在乎的东西离去。但并非紧紧握着,就能得到我们所要的东西。正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沙的故事,要想得到一捧沙,用力握着它,沙粒反而会全部漏掉,得到它的方式,唯有轻轻捧着它。放下我们的占有观,放下我们的恐惧不安,轻轻捧起我们手中的沙,捧起我们心中的爱。没有了恐惧不安,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才不会轻易地失去。神秀大师曾在悟道之时作偈语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的心正是如此。生而为人之时,本就没有什么占有的欲望,所谓占有以及由此滋生出的恐惧、害怕,不过是蒙蔽心灵的尘埃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该明白,如何时时注意,将自己被俗世污染的心灵擦拭得纯洁如初。
我们所讲的弥勒菩萨,至今仍在都率天宫修行,时时分身而去,与合掌参拜的我们结缘,普度与他有缘的天下众生。面对未来之佛,无论我们是什么人,无论我们曾有过怎样的生活,走入佛门对他轻合双掌,深鞠一躬,便可结下一缘,终于得到救度,出离烦恼、生死之苦海。
走入山门,走进弥勒菩萨,感悟他、学习他、经过他、成为他。
现在的我们,便有了一颗净化过的安然之心。
然后,让我们再次起身,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