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幸福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2012年4月,联合国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共同发布全球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报告提出了一套国家幸福指数(Bhutan’s GNH Index)体系作为测评全世界各国国民幸福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稳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就业率和高质量的工作、相互信任和尊敬的社会生活、身心健康、供养家庭、良好的教育等。报告显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大多在北欧:丹麦、芬兰、挪威依次占据了前3席,瑞典名列第7。超级大国美国位列榜单第11名,中国则排在第112位。
为什么地处世界角落的五个小国,能够成为全球聚光灯下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北欧人是如何享受幸福的?他们幸福的秘诀是什么?本期案例栏目将带您一起解读北欧幸福密码。
北欧名片
绿色空间:
市民“幸福指数”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者简介:
杨滨章,男,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旅游与文化管理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构成北欧“幸福指数”的要素有许多,比如政治学上的民主指数、廉洁指数,经济学上的效率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社会学上的福利指数、公平指数,环境学上的空气指数、能源利用指数等等。正是这些或有形或无形的指数,托举起了北欧人独具特色的“幸福”。其中,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各种可被市民自由使用的公园与绿地、湖泊与河流,不仅是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与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美国的一份房地产研究显示,78%的购房者表示其在购房时会把开敞空间列为特别重要的因素来考虑。1994年的全美调查中,在影响购房者购房的39项因素中,“拥有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和“拥有充足可用于散步和骑自行车的场地”分别列在第二、三位。事实上,在北欧诸国,城市绿色空间不仅被视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且也被视为市民的重要社会福利。不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市民走出家门不远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活动的绿色空间。这些处处绿荫、时时花香、潺潺流水、阵阵鸟鸣的“绿色空间”,既为人类带来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无数好处,也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益处。
绿地离家门口有多远?
通常,可达性被视为衡量绿地分布是否均衡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被理解为城市居民走出家门后距离最近的绿地有多远,即服务半径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500米内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距离,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人们前往的意愿就会大为降低。我们国家就规定“公园的服务半径为500米”。20世纪90年代,“欧盟环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 简称EEA)曾将其确定为步行不超过15分钟。其解释是,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一距离可能相当于步行500米。在2002年《环境专题报告(30)》中,将市民可进入公共开敞区域的距离定为300 米。欧盟将“公共开敞空间”划分为三类:①公园、花园、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可使用的场地、墓地;②免费对公众开放的露天运动场地;③免费对公众开放的私属区域,包括农田、私家园林。
在这方面,北欧国家更是成就斐然。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城市公园系统就是突出的一例。尽管该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3,水域面积和绿地面积也各占1/3,城市由57 座桥梁连接起来的14个岛组成,被称为“北方威尼斯”。这样的城市空间构成令许多城市羡慕不已,但该市并未因此而满足。自20世纪30年代该市开始规划和实施公园系统建设,使斯德哥尔摩成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公园政策的城市。……在形式上,公园现在由一个渗入城市各个角落的绿网构成;绿地已经成为城市结构中主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在1999年斯德哥尔摩制定的《绿图规划》中就确定了以下目标:①在 200 米内要有一个可用于游戏、健身、散步、日光浴的“绿岛”;②200米内要有一个1-5公顷的社区公园;③500米以内要有可以野餐和踢足球的场地;④500米以内要有一个5-50公顷的城市区级公园;⑤在1 公里范围内有一处不小于50公顷的自然保护地。现在,斯德哥尔摩的公园数量达到1000处,公共绿色空间面积达到6,8704公顷,占城市面积的36%,人均面积达到86 平方米,实现了“城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目标。而在丹麦,有66.9%的丹麦人住地与最近各类型绿色空间在300米以内,有26.9%在300-1000米范围内,只有6%和0.2%在1-5公里范围内和5公里范围外。其中,住地距公园和其它绿色空间的距离,53.5%在300米范围内,31.2%在300-1000米之间,12.4%在1-5公里之间,2.9%超过5公里。出门有绿、见绿、赏绿成为市民健康、幸福生活的源泉。
绿地为市民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城市中的绿地因性质和功能的不同有许多种类型,不论是人工营造的还是自然或半自然的,身在其中,或看花开花落,或观云卷云舒,或赏鱼游鱼跃,或听虫鸣鸟唱,或健身强体,都为城市和市民带来了无数的乐趣与益处。
在欧洲,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秘绿色空间与市民生活的关系。2005年丹麦公共健康研究所等机构就联合开展了“丹麦全国健康调查”,调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有11,238人接受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触自然”与“寻求放松”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原因,此外依次还有“锻炼身体”、“与朋友、家人活动”和“感受季节”等。从市民前往绿色空间的频率上看,每天一次的达到43%,每周数次的为29.9%,每周一次的为18.6%,每月一次的为6.6%;很少或者根本不去的只有2%。在每天使用绿色空间的市民中,以住地距各类绿色空间在300米范围内为例,前往公园和绿色空间的为81%,前往林地的为70.3%,前往其它类型自然空间的为76.6%,前往大海、湖边、海边的为54.9%。这些数据说明,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已经成为丹麦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在这些场所开展各类休闲活动,也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民在公园里跑步、健走的身影,到烧烤、聚会的欢笑,幸福洋溢在脸上,幸福充满在胸中。不仅是成年人感受到绿色空间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儿童也热衷于活动在游戏场地上。据2007年4月一份对299名5-15岁丹麦儿童的调查,82.3%的孩子认为自己非常容易在室外找到游戏场地。在丹麦,儿童游戏场地除了遍布在每个居住小区内,每个公园和公共绿地中也都建有风格迥异的游戏场地。这些场地不仅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活动的场地,而且也吸引了不少成年人前往。
那么,前往各类绿色空间开展休闲活动能给市民带来怎样的益处呢?市民喜欢在城市中的各类绿色空间从事的休闲活动,是与市民在休闲活动中能够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分不开的。资料显示,从1987年到2000年,丹麦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压力的人数由35%上升为44%。丹麦学者的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城市绿色空间具有一定的减轻和缓解人们压力的作用。表2显示,住地与绿色空间的距离和人们感受的压力成正反,与人们前往绿色的频率成反比。绿色空间除了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和释放压力外,栖息在绿色空间里的形形色色昆虫、鸟类、鱼类以及小动物,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而这些则是无法用文字和数字来说明的。
“建成罗马非一日之工”
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的“生态岛”、“物种岛”和“绿肺”,对城市环境与生态起着巨大的平衡器、稳定器和推动器的作用。对于现阶段正在努力推进现代化、城市化的我国来说,规划和建设好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问题。无论是绿地的数量与布局,绿地的可达性与服务认可的数量都是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然而,建设数量合理、布局均衡、可达便捷的绿色空间却非易事,套用欧洲的一句谚语:“罗马非一日建成”。北欧城市的绿色空间与欧洲其他城市一样,都是随着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一点点建设与发展起来的,其中既离不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利用现在城市发展的有利时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造福市民,以不断提升我国市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