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继凯: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
时间:2015-12-03 16:53:25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日前,城市化委员会国际交流专委会专家顾问、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继凯发表文章称,要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

  李继凯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GDP的规模扩张主要是通过需求侧改革和管理的思路实现的,强调大规模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但是,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需求侧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三架马车”遭遇巨大挑战,投资引发产能过剩、内部需求难以启动、外部需求下降影响出口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同时,高税收成本、高融资成本、高行政成本对需求侧的制约作用也日益明显。为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等目标均衡实现,应当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双管齐下,统筹施策,这样将产生更佳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投入等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技术进步、知识增长、创新驱动等)等。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活力下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日益紧迫。这对于化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压力,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发展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李继凯表示,当前,高税收成本、高融资成本和高行政成本对我国供给体系构建产生约束,致使供给侧作用的发挥受到抑制,供给结构老化,导致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可以说,当前的供给约束、供给抑制和供给结构老化正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就可以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周期。

  李继凯指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分为“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四个阶段。而2009年至今的中国经济由于太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尽管宏观调控一再发力,扩大总需求,却止不住经济增速连续五年的下行。中央政府此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是抓住了中国经济“供给结构老化”的主要矛盾。因此,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方能从根本上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周期。具体来说,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是对土地制度与产权、经济体制与国资、科研教育与投入市场、金融体制与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综合以上分析,李继凯认为,深刻把握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首先,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利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对于形成新的发展理论及发展方式、挖掘新的市场需求潜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下行的重大对策,是有效应对当前的市场需求不旺、产能结构性过剩、经济发展活力下降、出口下滑等的重要选择;再次,在实体经济发展苦难、新兴经济脱节、金融体制将会、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下的背景下,有助于化解当前经济风险。最后,有利于启动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结构性产能过剩、资源依赖、破解资源过度依赖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困境,进一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李继凯表示,我们要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新机遇:一是“传统产业”将重获发展机遇。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应特别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尤其针对钢铁、水泥、煤炭、油气、有色金属等上游产业。同时,针对房地产行业高库存现象,要把房地产去库存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结合,重视新基础设施建设与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二是 “服务产业”将获发展。“供给侧改革”将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这也意味着社会将会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而信息及互联网产业、教育及培圳产业、文化与智慧产业、服务平台与社会化服务产业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三是 “软资源”将会创新“硬价值”。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发展战略、形象品牌化、资产证券化等组成“轻资源”对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要素升级意义重大,并将会创新“硬价值”。四是“旧领域”将产生新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供需错位”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改善,传统的“旧领域”将会衍生出新的需求,逐步形成个性化、层次化、多元化的供给市场,并衍生出新的需求。五是“旧市场”将生产新价值。随着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市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原有的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并促使新需求产生,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

  最后,李继凯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加强“供给侧改革”,表明中央决策坚持问题导向,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供给成熟”、“供给老化”阶段,“供需错位”问题日益突出,需求出现新升级,只有产业结构调整跟上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同时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