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许多城市占有超过20%的出行分担率,但电瓶车还是未能进入主流交通研究的范围。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电瓶车在安全性上先天不足,注定是一种过渡性的、要被取代的出行方式。然而,这样的过渡性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在可见的将来,或许还会保持足够高的比例。
交通学者的偏好也影响了交通政策。由于禁和限的决策成本很低,现有交通管理政策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抑制电瓶车的政策。但在生产、制造和流通环节里,电瓶车却得到鼓励。在同一个地域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政策的前后矛盾:对电瓶车,你可以生产,也可以买,但不能上牌,也不能骑在路上。
这些政策如九龙治水一般不协调,其中是效率和安全的博弈,处在发展当中的社会,这类矛盾常常出现。如同先发展还是先环保的争论一样,这对矛盾困扰着政府和学者。虽然同样经历过混乱的交通管理,但发达国家已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并形成了统一的安全标准。这种适合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运作的标准,对人均GDP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中国来讲,是否仍能适用?
早期的摩托车,只是在自行车上加装了汽油发动机,最快可达到40公里/小时。
比较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电瓶车的标准差别,主要有以下两个不同的地方:
其一,国内的电瓶车没有提出“电助力”的特征要求,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明确要求,没有人力蹬踏的情况下,自动切断电源,电力输出依附于人力蹬踏发生。日本等国家规定,电动助力功率不得超过人力蹬踏的功率。
其二,国内的电瓶车虽然和发达国家一样,提出了最高速度的要求,但在轻便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的规定里,又有意无意地将速度进行了衔接。在没有“电助力”特征要求下,这样的衔接是混淆了两种动力机制的区别,也为电助力自行车改装为电动摩托车创造了条件。这是一种偏向于生产制造的误导,使得勾兑更为容易。
上述两个区别,再加上我国城市形态、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长久形成的自行车传统,也就形成了我国电瓶车的现状:使用者主体为中低收入者,用途刚性不可调整。也就是说,使用者收入、职业特征、职住距离的特征,与电瓶车便宜、续航里程长、使用便捷的特点结合,轻松击败了学界、管理者强调的安全性——很难分清,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区别,是来自政策制定者的选择,还是这些中低收入者的选择。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在面对这些区别以及相应的安全问题上,目前的政策利用了部门管辖权差别,形成了貌似重视实则放任的逃避现状。
可以山寨的是产品,不能山寨的是规则。在无法改变中低收入者出行选择偏好之前,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针对电瓶车制定的规则——从生产的标准到交通的管理。
首先,应形成便于分辨和管理的统一政策。
现有的标准,用速度及重量来区分电瓶车,是形成管理难的原因。然而,如果采用发达国家“电助力”的标准,又会形成普遍违规,使法律标准流于形式。“电助力”的特点,是降低了电瓶车的机动性,也减少了电瓶车的装载能力。因此,可结合“电助力”的特点,在维持原有速度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电助力”自行车和轻便电动摩托车的区别,在政策标准中对电助力自行车加入人力因素,像自行车一样要求电助力自行车。
慢启动、不得不专心用力骑车、雨天较短刹车距离和始终人力蹬踏,是电助力自行车的主要特征,也是和轻便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区别。这些区别足以使管理者轻松分辨。如果增加购买时税费的区别,使骑电瓶车的中低收入者形成分化,选择更安全的骑行方式。
其次,在交通管理中形成差别性对待。
电动摩托车的交通管理,应继续沿用现有各城市的政策,归入机动车的管理范畴,该上牌的上牌,该有驾照的有驾照,该禁该限的仍然禁限。而我国普遍设置的单独非机动车道,则要拒绝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只供名字中带有“自行车”的非机动车享用。因电助力自行车车辆特征便于分辨,执法的操作性也得以提高。
用一种歧视的政策,抑制电动摩托车普及,也能避免带来比机动车高出许多的交通事故率。
再次,得益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费用降低,可形成电瓶车全过程跟踪制度。
在涉及安全的产品上,全过程跟踪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我国交通事故仍然高发的背景下。
用全过程跟踪的方式,形成电瓶车质量、交通事故涉及品牌型号、投诉的统计,并定期公开数据,鼓励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帮助消费者通过质量排名、事故排名等选择合适的电瓶车。也应仿照机动车管理的投诉、召回、退出制度,用使用结果来倒逼生产,也以此为政策标准的进步提供依据。
商业上,人们运用各种工具,已能做到从产品出厂一直到用户手中的跟踪,费用低廉且过程清晰,譬如快递包裹,又譬如各种家电。电瓶车全过程跟踪管理,既是商业和流通的要求,也是交通安全管理的组成部分。
最后,又得讲讲骑行电瓶车的安全教育了,骑行者自身的安全意识是决定骑行安全的关键因素。
骑行安全,包括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和轻便摩托车,头盔、后视镜、灯光、反光、响铃这些,一个都不能少。最最关键的,还是要遵守规则。交通规则不一定合理,红灯时间可能太长,信号灯设置有点无脑,大家可以一边骑一边骂,但绝不要去违反这些规则。违反规则的代价是危险至少上升10倍。
除了路上交通设施的规定以外,一边骑车一边打电话、玩手机,会使危险提升至少4倍;而骑车带人,带超长、超宽、超重的东西,几乎算是玩命。这些道理,只有不停啰嗦,覆盖从幼儿园到成人教育,才能使安全成为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
无论讨厌还是喜欢电瓶车,它都会长时间存在,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有立足现实,直面并承认它,才是改进交通安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