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工“夫妻房”为何来得这么慢?
时间:2015-08-26 09:06:15  来源:红网  作者:李强 
    近日,长春市有一个名为“工友之家”的工地宿舍内设立了“探亲间”,工人们在外地的家人到这里探望可以一同居住,同时工地还为在工地工作的夫妻们设立了“夫妻房”。(8月24日中国青年网)
  
  实话实说,当再度看到农民工“夫妻房”被当作新闻报道时,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毕竟距离全国人大代表黄德明于2007年提出的“应该大力推广农民工夫妻房”的这一建议已有八年时间,而此前也屡见“夫妻房建成使用”的报道,甚至不少地方政府还将农民工“夫妻房”写进相关行动计划,可是时至今日一些工地才建成。那么为何来得这么慢,距离大面积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究竟还要多少年?
  
  用今天的眼光审视建设农民工“夫妻房”目的意义,远远不止“给农民工夫妻相聚创造条件”,起码还包括“创造条件”后所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企业用人性化营造出的和谐氛围,以及助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等等。站在各级政府的角度,建“夫妻房”是关爱农民工的具体行动,当然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这项工作,如早在2008年,沈阳市总工会和各区总工会协助全市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建设100间“农民工夫妻间”,并表示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可是,为何倍受农民工期待的“夫妻房”姗姗来迟?有多少企业对这一人性化工程还在徘徊观望?问题和难点究竟是什么?这些还需要有关方面深入调研,提出可行性解决建议。
  
  毋容置疑,各级政府关爱农民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各地关爱农民工行动更是细化到农民工“子女入学、就医、住房”等方方面面。尽管如此,也屡屡爆出这里的农民工子女入学依然“难”就一个字,那里的农民工依然受歧视冷落,还有不少的农民工还难以回归到他们梦想的“春天里”。造成这些现象的问题又是什么?如何破题?显然有必要进行反思。
  
  关爱农民工,需要政策的和风细雨,更需要有力的执行,必须一鼓作气。稍一松劲,就会“再而衰三而竭”,导致一些政策行动难以彰显最大的“温度”,一些关爱农民工的具体行动就如是这样。
  
  何时迎来农民工“夫妻房”的大面积“建成并投入使用”?答案看的就是“决心”二字。因为决心有多大,建设的力度就会有多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