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
时间:2015-08-12 19:17:20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采编:刘建飞 

c64fef30e0297d9f4682e2cc9e8ef725.jpg

【热点话题】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概念逐步走入公众视野;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公布,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发布,标志着“制造强国”概念有了具体统筹部门,将进入实操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将以怎样的思路来实施?会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哪些带动作用?智能制造的推广与推进就业之间是否会产生矛盾? 《城市化》杂志特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经济学博士霍建国予以专业解读。

  霍建国:无论是从中国制造业生产规模,还是从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来看,当前我国都迫切需要提高制造业的整体实力。此时提出“制造强国”理念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切中了制造业发展的脉搏,无疑将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及竞争力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并非在短期内可以实现赶超。从基础工业方面看,我国的基础工业件、元器件制造、装配零部件制造等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且成品细节与外观差距更明显。从装备制造方面看,我国装备制造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规模较大,特别是在水电、火电等大型机械及工程机械上略有优势。虽然我国制造业的产量及规模位列世界第一,出口规模巨大,但制造业的利润率却很低,整体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尤其是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原有竞争力优势不断下降,新的竞争力优势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如果此时能通过转型升级、引入市场压力或政府采取必要的政策引导、定向调控,使一些产业政策发挥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那么,相信制造业的整体情况将有所改观。所以,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要持之以恒、锁定目标、不断进取才能见效。

  “十三五”是关键阶段。2015年是“十三五”的谋划之年,此时提出“制造强国”概念与规划,表明我国将立足于在“十三五”期间解决整个工业制造业竞争力的问题,至少要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明确“十三五”时期制造业的发展思路至关重要。从目前情况看,整体发展思路还有待进一步调整,是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由政府组织“国家队”攻坚克难,突破技术壁垒?还是靠改变市场环境,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让企业自身去努力?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从整个市场化改革的角度而言,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应是最可取的。在发展理念上不应完全依靠产业政策或特殊支持政策来促使企业加快发展,否则只能解决部分领域、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发展问题,无法解决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技术与创新能力缺失问题,这一缺失只能依靠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竞争实力来解决。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例如欧美制造业的回归以及在技术上欧美拥有的优势都对我国构成挑战,我国必须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利用“十三五”关键发展时期,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从而形成中国在国际上新的竞争优势。

  制造业与环境。目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及由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过去,我们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增长,而没有兼顾好环境与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将更加强调人性化,工业的发展也将依靠节能环保等新技术的提升来兼顾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否则工业发展越快,则欠账越多,反过来还需要更大的投入进行改造、修复,其结果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特别要处理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部分矿石原料或化工品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有毒气体排放问题,从而实现减排和防控的目标,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双轮驱动阶段,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固然十分重要,但城镇化发展理念的变化在现阶段更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城镇化一定离不开高水平工业化的支持,例如城市的饮用水供应、排水及垃圾处理、环境监控系统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工业技术,这些设备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所以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促进经济的增长、兼顾环境问题,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最理想的发展关系,甚至我们的城市功能都可能会因此做出调整。以往,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是混在一起进行的,大部分城市都具备工业制造能力,并以此衬托了城市化的发展。未来,这些城市的功能配置可能将更加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顺利发展。

  智能制造与就业。在“制造强国”理念中,另一个被频繁提及的概念是智能制造。当前,我国仍处于农村剩余人口大量向产业聚集的城市化发展过程,智能制造代表着制造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制造的发展肯定会减少对一线生产工人的需求。这与扩大就业问题表面看是矛盾的,但实际却并不一定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新生劳动力供给已经出现不足,虽然近期中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但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在发展经济本身的同时,我国确应兼顾好就业问题,因为就业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就业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人才结构问题。实际上,我国真正缺少的是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技术人才。智能化制造与目前的CAD、CAM等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完全不同,它是一种由电子程序控制的生产制造过程,完全由计算机程序掌控的加工过程。真正的智能制造是将整个制造程序输入电脑,而后完全由电脑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智能制造需要的劳动者是掌握这种程序操作的人,以及设计这种程序的人。但在高端制造领域,目前我国的人才极其短缺,因此要培养更多可以编程的技术人员,或可熟练操纵现代化机器的专业人员。这些技术人才被培养出来后,不但能够满足生产环节的需求,同时,他们对技术或工艺流程也能够做出优化和完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从这一点上讲,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后,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劳动力就业的结构问题会进一步突出。一方面,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也需要现有的技术工人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更适应自动化生产的工艺与管理,同时加快发展与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还会消化吸收大量的就业。所以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只是存在结构性的短缺问题,而不会大幅度影响就业。

  中国未来的崛起和全球影响力的上升,只能立足于制造业的基础之上,因此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实现《中国制造2025》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外贸竞争实力,更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