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自行车友好城市要考虑市民多元需求
时间:2015-06-23 22:25:3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麦嘈 

    2014年年底,广州提出恢复、重建交通慢行系统,增加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路。民间机构“拜客广州”用一年时间调研,发现广州如今自行车出行比例比三十年前减少27%,仅为7%-8%,自行车车道不连通、配套服务不足等制约着广州自行车出行。在这个意义上,广州离“自行车友好城市”还远着呢(昨日《新快报》)。

    据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依我看,盲道和自行车道,在如今小汽车当道的中国大中城市,也可以列入衡量城市良心的系列指标当中。现代城市规划的天平,因过于向汽车倾斜,而达到了严重失衡的地步。建设行人、自行车友好城市,本身是争回路权,保障人们在城市里自由行走的权利。可惜这场重申骑行权利的战斗并不容易,因为私家车消费直接刺激原油产业及汽车制造业,而后两者是消费社会发展极致的缩影。更何况,无数白领每日奋斗,就是为了某一天实现在城里上班、在郊区生活的“美国梦”。想想吧,从番禺开车到珠江新城上班,一路上废气污染、风吹日晒,到办公室,老板问你,这是来上班还是来野营呢?

    因此,建设自行车友好城市,要考虑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还不仅是城市规划、公共交通系统接驳要充分考虑骑行要求那么简单。就拿骑车上班灰头土脸怎么办来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自行车友好城市,那里的企业会为员工提供更衣室、浴室等场所,不用担心骑车上班会出一身汗,上班洗个澡轻松换正装,这几乎是所有企业不约而同的福利。

    还有,很多人买小汽车,是因为私家车便利一家人出行,相较而言,自行车则不是那么方便全家出行。国内自行车设计往往很单一,在国外尤其欧洲,从儿童车到成人车,从家用带斗车到健身骑行车,自行车的样式很多元。我去瑞士日内瓦时,一位朋友骑车来见我,自行车后面就拖着个儿童拖车,里面装着他两岁的宝贝儿子,拖车上插一面警示的红色小旗。如果放在国内简直不可想象,广州街头何其险象环生。就算汽车守规矩不横冲直撞,拉链路,工地开挖,路面颠簸程度,估计也会让坐在拖车里的宝宝受不了。

    可以说,自行车路权萎缩导致自行车人口减少,而自行车人口减少又让自行车使用者缺乏多元、变成小众,小众需求必定导致自行车路权的进一步萎缩,陷入恶性循环。比起二三十年前全民推车过海珠桥的场景,现在路上骑车的,女性、青少年、老人越来越少了。要重建交通慢行、静行系统,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不同人群的实际生活需要,自行车道需要更多地在市民的家门口跟菜场、学校、商业中心之间作安全连接,这可不是修几条“绿道”装点一下就能实现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