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近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辽宁、吉林两省中储粮下属粮库等在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存在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补贴等问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质疑中储粮为什么改不了“老毛病”。
事件曝光后,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对收储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的紧急通知。有消息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此事性质恶劣,要求进行彻查、依法问责,并举一反三,抓紧完善监管制度,坚决堵塞漏洞,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如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就是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现在粮仓里出了‘硕鼠’,不能不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党国英认为,中储粮出现粮库和粮商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监管不力。“在利益驱动下,有人就违法乱纪。监管漏洞非常明显的情况下,腐败就容易发生。”党国英说,“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粮食在流通领域质量的测定,应该有一个中立监管机构。同时反腐不能松懈,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在党国英看来,为了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近些年来,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投入越来越大,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就是突出地方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大投入的体现。“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确立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次是强化事权与责任。”党国英表示,“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省长的责任就更应该强化,如果政府部门的责任和监管到位了,也就减少了粮食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
“管好‘天下粮仓’的确任重道远。粮食安全可以说也一直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之一。”党国英指出,“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需要,主要问题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中国的粮食安全要放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