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心里,约摸总有一个“排位情结”:有些名单,“排名不分先后”的备注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对有座次的榜单,民众更是能从“小变化”中寻找到“大发现”。一定程度上,依靠指标体系的PK并不全然客观,毕竟城市的历史、沿革、产业结构等千差万别,一个排名自然难以对城市公允评判。社论亦就此呼吁,城市不缺量化竞争,只缺多元性格。
照我看来,城市之间的确不缺量化竞争,但却缺少有特点的量化竞争。说明白点,城市之间的排位赛更多讲究的是“正面打量”,而较少有“反向检视”。换言之,大家都在拿优点和成绩说话,相应地却很少拿问题和不足来做文章。要是城市P K多用这种反向检视的思路,肯定要比“正面抒情”来得有趣。
数字不会说谎,但排名还真不一定。社论援引《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有关内容指出,在生活质量水平这一项中,东莞位列全省第一,但东莞的生活便捷度和医疗水平未必比广深要高。而说到生活质量,不得不提的一个标准是空气品质,根据2014年广东省21城市的“穹顶指数”排名,东莞在21个城市中排倒数第一。
而说到反向检视,不得不提的一个是城市人口性别比。比如,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发现全省2013年的人口性别比为108.90,但却未能查到各地级市的具体数据,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而通过2009年的数据,多少就能发现一些“趣事”。在21个地市中,深圳、东莞分列第5位、6位,而潮州排名倒数第二,传统上认为大男子主义盛行且欠发达的潮汕地区,性别失衡程度全省最轻,深圳、东莞尽管经济发达,但性别失衡程度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