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暂行办法》,今年起,我省对各市(州)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制度,每年初都发放500万元治霾激励资金,年终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州),将分档扣收预下达的激励资金。(3月22日中国新闻网)
当前生态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前不久柴静有关雾霾的宣传片曝光网络后,更是引起了大家对于环境的关注,对治霾的关注。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了能够治霾成功,为了还回蓝天白云,也可谓是“蛮拼的”。签订“军令状”落实责任等等,但是最终还是效果不佳。
日前,四川出台《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暂行办法》,年初发放500万的奖励资金,再根据年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档扣收奖金。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一贯的目标任务“压担子”的做法,可以是既给压力,又给动力,虽然只是换了一个方式,但是效果却更加明显。因为事先发放的激励资金犹如送进嘴里的“口香糖”,谁还愿意“吐出来”?所以这更加有利于各地方落实好责任。
但是依靠奖励的方式,一些网友也不持乐观态度。因为当前治霾工作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其实在四川出台奖励机制的背景下,我们探讨的不应该是奖励是否会让治霾取得极大的成效,而是应该期待奖励机制是否会让治霾责任落实更加有效,就算是推动治霾的路上是一小步,那么也算是实践了可取的办法,就应该值得点赞。
奖励机制是否起到效果,关键要看考核是否公平。如果年终考核还是不能逗硬,还是“搞平衡”,那么效果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在笔者希望在考核时,一定要制定标准,严格执行,真正对各地方的工作效果做出公平的评价,如此才能发挥出激励机制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