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6日、7日连续报道了我市不少古村公交站名被更改为商业机构名称,引起市交通局、公交集团高度重视,并开始着手开展古村公交站名的恢复、保护和制度化保障等工作。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承诺,将择期出台古村公交站名保护名录,凡列入名录的站名一律不得更改。同时重新确定公交站名更改机制,使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据3月16日《珠海特区报》)。
一般情况下,城市最早开通公交线路的公交站名,大多是以附近村落、街道或有标志性的建筑名称命名,也有是以附近较有历史的交易场所而得名,尽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拆迁改造,这些原有的站名大多都已“文不对题”,但他却是这一地发展变迁的见证,并沉淀在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记忆之中,这些老站名其实也是一处“乡愁”,每当远方的游子归来,看到这些熟悉的字眼、听到熟悉报站声,内心也注定会掀起层层涟漪。珠海应广大市民群众的要求,历经2个多月,对全市2511个公交站名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梳理,排查出了300多个站名。并初步确认将242个老公交站名拟纳入保护范围,正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为市民群众留下城市老家的乡愁。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城乡这些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像珠海这样的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不仅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原有老站点所对应的古村或已经异名,或干脆就已不存在,或被现代化新型标志性建筑所取代等等,再使用原有的古村老站名似乎与现代气息有脱节,没有以某种商业化建筑重新命名显得更直接,尤其是部分古村公交站名有重音或涉异地字,使用或听起来存在某些“困难”,以更现代时尚的名称所取代,也很符合一部分人的感受;但是,越是如此,越是应当下大气力进行拯救和保护,每一处古村公交站名,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都是这座城市的记忆符号,能够对其进行梳理保护并予以延续使用,是为珠海市民群众留下一处乡愁,即便外地游客遇到这样的站名而探其根源,也会对珠海发展变迁产生惊奇的同时,更会对珠海的这种人文和理性予以“点赞”。
其实,无论是新站名还是老站名,都不过是城市公交运行线路上的一个符号而已,但对于很多市民群众,尤其是对于熟悉站名历史“背景”的当地居民而言,就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或标签,而是承载着诸多苦涩与幸福的感情记忆,勾起人们无限的沉思与遐想,古村公交站名是城市的一本书,他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市民群众内心难以割舍的血脉情怀。它是城市老家的一块牌坊,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异常的亲切,都会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保护好珠海古村公交站名,既是传承珠海的历史文化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更是为珠海百姓群众保留一处厚重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