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省会城市,河北省石家庄市近年来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空气质量状况从2014年起逐渐改善,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25日在“石家庄市改善两个环境广播电视大会”上表示,石家庄将在2015年提前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2月26日新华网)
不知从何时起,一说起大气污染,人们都会想到石家庄;说起治霾,人们也会想起。石家庄好像成了“霾之代表”存在于世人的,看起来对城市形象有所损害,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应为其点赞。
根据石家庄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2014年全年共获得114个优良天,同比增加71天,增幅在河北省最大,优良率提高了19.5个百分点,其中一级天由2013年的“零”增加到12天;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全面下降,其中PM2.5、PM10分别下降19.5%、2.5%。不难看出,近两年石家庄取得的大气污染重大阶段性胜利来看,体现出了一座省会城市壮士断腕、重拳治霾的决心。
当然,治霾这个全球性的话题,一直都是某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难以规避的阵痛,无论是较早步入工业化国家的世界发达经济体还是后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无一幸免。有鉴于此,石家庄提出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应该是一句庄严的承诺,必须实现的承诺。因为,只有扛起这句承诺,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扛起“空气明显改善”的这句承诺,是现于眼前的“迫切需求”。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都走过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导致在刚刚享受更高生活水平的时候,全球邹然变暖,生态严重失衡,“污染—治理—再污染”的代价给了人们一个确切的答案。所以,生存与发展,必须丢掉短视,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起来是一道难题,但二者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扛起“空气明显改善”的这句承诺,是摆在现在的“未来之忧”。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眼下的大气污染,涉及能源结构、产业、交通、建筑、农业及社会生活等六方面。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或者各人自扫门前雪,再好的制度安排也终究是纸上谈兵。故而,必须严格落实大气治理“国十条”等相关政策法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才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治霾新成效。
大气污染治理一日之功,以雾霾为代表的污染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扛起“空气明显改善”的这句承诺,必须细化问题,真抓实干。当然作为民众,也应转变观念,摒除不益于环境的陋习,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为治理环境同做贡献。这,才是解题的金钥匙,才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