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空气质量沦陷,如何建立有效压力机制?
时间:2015-02-15 12:17:19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2月13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表示,全国74个纳入空气质量数据监测的城市PM2.5的年均浓度有所下降,但形势仍然严峻,2014年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8个城市。翟青表示,某些污染较重城市在分析成因时,习惯将主要责任归结为其他城市的影响,并不客观。(2月14日《北京晨报》)

  另据同日的澎湃新闻网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两位研究者根据2001-2010年的中国113座城市日均空气污染浓度数据,揭示了城市自报数据有问题的证据与修改时点。研究显示,高达一半的城市的空气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造”嫌疑。2012年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出台,随着各地数据直报系统的逐步建立,以及时均数据的实时发布,都使地方政府干预空气污染数据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74个纳入监测的国内城市,仅有8个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并经媒体报道的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监测)城市,这个十强榜上还是有两个城市没有达标,相关城市的民众“空欢喜”了一场。并且,挤入十强榜前八位的空气质量合格城市,也仍存在监测数据造假的可能。

  空气质量的形势如此严峻,2014年的得分如此糟糕,2014年岁末至羊年春节,未见相关城市的主要党政领导、环境保护工作分管领导和环保部门领导,就空气质量不合格向市民致歉,给出推动空气质量转好直至合格、优良的时间表。这方面的压力机制不足,就很难在相关城市开展城市改造、项目引进、招商引资及环境保护监测执法等工作的时候,真正做到重视空气质量改善,在权衡项目、改造收益与环境代价时注重后者。也正因为此,很多城市的环保等主管部门,在极其糟糕的空气质量监测面前,都将成因归咎于外地、地理环境、天气状况等非责任因素。

  另一方面,在纳入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较普遍陷入糟糕的情况下,空气质量达标意味着可观的政绩,不排除一些地方的官员将通过对空气质量数据动手脚,来遮掩并不突出的其他方面政绩状况。尽管空气质量数据直报系统已经建立,各地也都分时段发布实时空气数据,空气质量数据“运作”造假显得有些困难,却并非不可能为之。

  这种情况下,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严控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加大实时数据公布的频率,建立起与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志愿者及有关企业机构的合作,扩大数据采集,让空气质量数据造假行为更容易败露,遏制某些地方的造假冲动。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对空气质量数据造假行为给予严惩,要让相关城市的主政官员付出切实的仕途代价。

  环保部门还应扩大纳入空气质量监测的国内城市名单,在现有监测城市名单之外,将各省区市内的每年GDP增长前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前三位的地级行政单位在次年纳入监测公布范畴——如能实现这项监测及公布,将为国家和各省区市对地级行政单位的政绩考核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参照,将遏制一些城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动的快速、盲目发展冲动,敦促地方主政官员更为切实的重视空气质量,像关心招商引资、项目那样关心空气质量改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