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纪怀昌:城市精神家园离不开多元文化融合
时间:2015-01-30 09:58:15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 晴 

b2bc717fda2a539770df85715244f803.jpg

人物简介:纪怀昌,字理吾,别署清凉斋,文达公纪晓岚第六世玄孙。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现任中国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理事、清华大学百年建筑风水学客座教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翰林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高级记者等职。

  冬日的一个上午,记者如约走进了中国书画院院长纪怀昌位于北京半壁店的工作室。工作室中,堆满了各种书籍和笔墨纸砚。这是纪怀昌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字外功”修养的体现。他先后攻读了历代书论、美学、诗词、哲学、新闻学、心理学、佛学和禅学等著作。工作之余,纪怀昌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大自然的奇观异景使我的心灵得到无数次的震撼。每次外出览胜,绝不忘向这些宝贵遗产学习、悟道。”而学识的增加又潜移默化地使其“字内功”愈加提高,书画造诣深受书法界好评。

  采访中,纪怀昌以丰厚的文化底蕴、精到的学理见解,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他还表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化是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塑造真正的城市精神家园,需要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把握正能量、真善美,提高民族的气势。

  《城市化》:请您谈谈,为什么中国书法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之独响,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

  纪怀昌:书法和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五千年的汉字,书写作为一种艺术,这在世界发展史上是个奇迹。为什么它能够成为独响?首先,书法超出实用的局限成为一门艺术,是由于汉字构成的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因素决定的。汉字构成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书写的工具和载体是毛笔和宣纸。汉字本身是由点划组成,具有高度的抽象特点。书法是线条的抖动,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长,所以说中国书法又称为线条艺术。这和其他国家的符号文字明显不一样。第二,毛笔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书法,如果没有“法”,就是写字,加上“法”就需要通过毛笔的使用,让书法更加有魅力。汉字的起源是刻刀、砌刀,比如甲骨文,就是刻在甲骨上的。后来转为毛笔,有了提按顿挫,徐急迅缓,产生了极尽变化的线条,这样整个线条的造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割出大小兼存的块面,营造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第三,书法的特殊性。唐代张怀论书“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指的就是书法点画功夫,所以,书为心画,可谓简义之道,文章言志抒情,尤可饰伪,书法者不能遁形,必须实打实地临帖,一笔一笔地写。西汉的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也是表达的这个意思。文章可以反复加工,而书法创作不可重复,没有可逆性。因此,书法艺术直接反映了作者创作的主体心志,表达了书者的性情、修养以及技法,包括驾驭毛笔的能力。

  比如,大家熟知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当时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王羲之与同僚、好友以及儿子等41人,在今天的绍兴兰亭举行休憩之礼,天晴气朗,时光美妙,山清水秀,茂林修竹,胜景无限。快乐无比的一群才子们,一觞一咏,宠辱皆忘,于是把手抒怀,心手双畅,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还有颜真卿,欧阳修曾这样评价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我研究过他写的《祭侄文稿》,三稿是不同的,表明他当时不同的情绪。《祭侄文稿》是书家祭悼死于战后的侄子,情不能掩,愤笔直书,同时怀着同仇敌忾的义愤,又深感家族巢倾卵覆的切肤之痛。书写的时候情肠百结,顺管奔流,遂致奇崛纵横,惊心动魄。全文没有一点造作。再看他的《争座位稿》,全篇气势磅礴,表达了书者敦厚耿直坚强的性格和正气凛然的激情。

  《城市化》:在您看来,是什么原因让书法没有随着电脑的普及、手写量的减少而魅力消减,反而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代中国参与者最多、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纪怀昌:林语堂曾说,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美学家宗白华也说:“中国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这些都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书法没有随着电脑的普及、手写量的减少而魅力消减,反而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书法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是民族的产物,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信息,可以说在它身上经史绝伦的创造,与历史久远的沉淀交织在一起,令人困惑又催人思考,中国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让人们不遗余力地穷究它的奥秘。另外,书法字法合理,章法讲究,还要求有深厚的字外功,使书法神韵超然,表现出丰富的力感,强烈的情感,自然而不加雕饰,以及言之不尽的味外之味。历代大家的风格不一样,就是要达到以上所说的目的,大家的风格总结起来有四点——端庄雄伟,飘逸秀丽,纵横奇绝,工整精细。这就是它的艺术性为什么没有被代替的原因。

  第二,书法的可塑性。每个字都有其构成的基本要求保证汉字的准确性,同时又要求不僵化,其形态有极大的可塑性。比如正草隶篆书体,每个体、每位书家又有着不同的风格,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体和书体风格。

  第三,中国人对书法有着极其的偏爱之心。我们从出生就在汉字里滚,对于书法的审美根本不用教。电脑是程序设计,没有感情的流露。人写字,要把自己的真诚感情流露出来才能打动欣赏者。人们常说,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能写一手好字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此外,书法还能培养人的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有很大的裨益。

  《城市化》:有观点认为,书法应该融入时代的气息,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纪怀昌:我同意这个观点,书法必须融入时代气息,因为笔墨应随当代,这是清朝画家石涛的一句名言。他这句话不仅影响了同一时代的书法家,其后也对中国书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为什么笔墨应随时代?这里边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笔墨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二是所谓的时代,是对中国书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性的标准。传统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和风貌。比如,有些网络语言一诞生就得到人们的偏爱发展迅速,实际上就是一个时代化的问题,否则没有新意,停滞不前。第三,笔墨也是物质,它是“术”的载体。笔墨只有通过艺术家的思维,才能产生中国独有的书画。

  举个例子,1993年第五届书展在评一等奖的十件作品中,广西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在书法历次大展中绝无仅有。什么原因?他们在视觉展示氛围的制作技巧上大做文章:在宣纸上做底、做旧,再临印,分开书写。这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创作方式,古朴凝重,很新颖,一下子把评委的眼睛吸引住了。不过,后来受到“重形式、轻内涵、重制作的效果,轻功力学养”的批评。我觉得,这在当代主流书法含义范围中扩充了一个新的创作方向。但这里有一个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扎实的书法功底,善于从民间书法和出土文字中吸取营养,才能写出与时俱进的有创新精神的书法。

  对于创新,也就是书法融入时代,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忘记时代的担当,必须遵从传统文字,不能离开汉字谈创新,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外,在创新当中要保持冷静,现在我们的书法界太浮躁了,要保持冷静,用书法艺术来唱主旋律,认真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以及情感。目前书法界最缺的就是真情实感,有的是采取技法主义的倾向比较严重,而且心理负担过重使得书法不够自如。当然,这也是书法家面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如一切向钱看等心里苦闷的外在表现。像宋庄的一些书法家,一年卖不了一张字画,只好搞点独特的东西,在技法上、形式上出新。前不久,我去宋庄,看到一个书法家将“三个代表”弄成三个大柱子,后来被一个外国人买走了。实际上,这是丑化中国,这样是不行的。这样的一种制作,把可贵的文化与精神变得苍白、单调。所以,具有一定法度的文字书写艺术才能称为书法。具有章法美、神韵美、结构美,如此才能达到艺术高度。笔墨干湿、阴阳虚实都融进书法创作中,这样的作品才能算是精品艺术。艺术应该有一定的欣赏价值,给人带来愉悦,催人奋进,才是符合时代气息,才叫笔墨随当代。

  《城市化》: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如何相互融合,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纪怀昌:从上世纪20年代起,城市化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可见,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文化的融合,关键要了解城市的定位。我们说文化就是化人,怎么去化人,就是通过知识与艺术的活动,比如讲座、音乐、舞蹈、史诗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去化人。文化更广义地泛指所有生活的一切,不管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向度,追求的都是文化。

  要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各种文化缺一不可。因为城市有着不同的人群,不同层次的欣赏面。在中国传统社会,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有着明显的界限,两种文化有不同的消费群体,但是文化没有高下之分,经济落后的群体并不意味着他们文化落后,他们也有追求高雅文化的权利。不过,各种文化的融合最终归于大众文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为大众文化就是融合的结果。通俗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已不再具有传统的意义,而是一种被消解的重构。也就是说,在大众文化时代,并非就是感官无深度、快餐式的文化,高雅文化在大众时代也不再像以往的高雅文化,而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比如,有些京剧把交响乐加入进去,两种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大众文化。另外,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每年的春节晚会,各种各样的文化交融在一起。总之,文化相互融合的关键是把握正能量、真善美,提高民族的气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