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等同于“找工作难”
时间:2014-09-28 22:45:43  来源:荆楚网  作者:章正 

  穿职业装、穿戴正式的高校毕业生们早早就在外面排了长队。入场后,不少学生直奔各大银行的招聘摊位前。不一会儿的工夫,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渣打银行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银行招聘摊位成为了现场的香饽饽,别的摊位却是门可罗雀来形容,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对比十分夸张。记者发现招聘现场,仅银行摊位有人排队。(9月26日羊城晚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算不上新闻,现如今,就业难现象的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从传统意义上的“找工作难”,到难度在于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根据2012年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的排序,靠前的依然是北上广,区域分布是东部、中部、西部。当然,随着大学生就业空间被压缩,专业对口已经越来越难实现,择业方面大学生的“话语权”越来越小。不仅如此,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也保持着“原地踏步”,大学生毕业起步薪水实际上“隐性滑坡”。

  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在于,大学生毕业数量连年增加,单个人才的边际效用处于递减状态。当然,人力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招工需求从大众化走向了精英化。现行高校的专业设置也不能免责,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许多高校的高等教育考察知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以至于存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一旦就业,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另外,就业难的确存在诸多客观原因。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分布不平衡,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所占比例过大,难以容纳大学生的优质就业。除此之外,我国的就业摩擦现象也比较突出,在当下劳动力市场下,求职者——招聘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伯乐难以发现千里马,人才难以找到合适归宿。

  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最终的解决还要落到整个社会系统中。作为大学,一方面要放弃“高大上”的育人理念,高职院校、一般本科学校和重点本科学校的教育目标不能同质化,要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另一方面,也要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人才进行“私人定制”,千万不能把活生生的人进行标准化“生产”。

  作为政府也要在公共服务上“补课”,目前,许多大学生就业依旧依靠“地面招聘”。政府应该承担起建设就业信息公共平台,及时减少社会就业“信息鸿沟”的副作用,同时也能减少结构性就业的难题。不过,作为大学生个体,个人的责任并不能“豁免”,除了提高综合素质之外,也要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打造“个性化”的软实力,满足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找工作难。如何解决,对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程注定漫长,需要耐心等待。作为大学生,不妨主动出击,抓紧时间完成从一名学生到合格的“社会人”的过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