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城市化’是可以阻断的。”9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城乡贫困联系”国际政策研讨会上,浙江省扶贫办副主任邵峰如此表示。他认为,浙江城乡绝对贫困现象已基本消除,浙江可作为实例来证明“贫困城市化”并非不可避免的,要把农民作为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主体力量。
浙江是中国东部的临海省份,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仅为中国的1.06%。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浙江已成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位居全国第三,按邵峰的话来说,浙江绝对城乡贫困现象已基本消除。
与城乡贫困现象相生的是,“贫困城市化”问题,而该问题近年来备受全球关注,有观点称“贫困城市化”是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集中,即“贫困人口城市化”。
当日,邵峰给出了鲜明的观点,他认为,浙江就可以作为实例说明“贫困城市化”并非“贫困人口城市化”,“贫困城市化”是可以阻断的。
尽管浙江经济发达,是省外人口流入大省,城乡贫困现象已基本消除,但在邵峰看来,浙江仍还存在城乡绝对贫困者,一类是收入低于低保但不合低保其他条件而未保者,另一类是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低保未保者。
“但浙江没有出现“贫困城市化”现象。”邵峰称,浙江包容性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率先推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持续实施的融入式扶贫开发是浙江阻断贫困城市化的三大原因。
邵峰解释称,浙江包容性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是以农民群众为主体、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内源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农民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动者、投资者、创业者、就业者和成果共享者。”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浙江城乡贫困现象已基本消除的基础之一。”邵峰认为,浙江以城乡一体最低保障制度为起点,探索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浙江阻断城市贫困化的重要保障。
记者了解到,1996年浙江就建立了城乡最低保障制度,是中国最早实行该制度的省份。2013年浙江低保人数62.9万人,其中城市低保7.3万人,农村低保55.6万人。
邵峰认为,浙江30多年的实践表明,城市贫困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把农民作为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主体力量,把“放权和服务”作为政府支持农民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工作是浙江阻断贫困城市化的宝贵经验。
尽管如此,邵峰表示,浙江仍面临着挑战:工业化加快升级可能会导致低技能农民工失业增多;城市化加快转型,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会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为市民,城市贫困人口也可能增加;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可能会造成缺资本、缺技术的中老年农民成为相对贫困者,农村贫困人口也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