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近日表示,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过度商业开发、盲目追求政绩、缺乏专家支持、城镇化过快等因素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新的破坏。
冯骥才指出,十年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消失,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家和地方陆续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助国家级传承人、颁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等等。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目前来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破坏。
“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注意保护,这些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东西就会消失殆尽。”冯骥才忧虑地说,城镇化后,很多农村人进入到城市,与原有的文化断裂了,很难适应城市文化。一些非遗项目是集体项目, 如锣鼓, 需要很多人, 但进城后,这些人分散了,这个项目也就很危险了。“我不反对城市化,但要有度,不能一味地图快。应该有个文化层面的过度,不能让农村人丢掉原有的文化财富,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精神。”
厉以宁:把经济增长指标改成预测值 城镇化更健康
“我们的实际增长率要比统计局实际公布的增长率高”,这是经济学家厉以宁的最新观点。
厉以宁说,农民盖房子,农民义务劳动性地兴建一些公共设施,农村出来到城里当保姆、月嫂的,这些都没有计入 GDP。另外,个体工商户的营业值实际上要比统计的多。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值已经高达 60% 了,要明显多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能少报就少报, 实际上, 民营企业收入的少报,远远超过了国有企业的多报。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实际增长率并没有下降。这样的话,在今后的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少考虑些增长指标问题,多考虑解决好就业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要再追求浮夸之风。”
他表示,在全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当中,没有一个是把硬性的增长率指标当成奋斗目标的,现在都改成用预测值了。如果不改的话,对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都是不利的。假如把经济增长指标改成预测值,相信我们的城镇化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