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顺德的名字又一次与改革联系在一起。行政体制的“大部制”,引起了全国各地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此同时,另一个醒目的词汇“工业设计”也与这个家电之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2010年,位于顺德北镇的“广东工业设计城”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并被授予“广东省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基地”,设计城张建民、廖志文、何志荣等设计师被评为中国首批工业设计大师。
2010年,广东省经信委、广东省宣传部、广东省科技厅、顺德区人民政府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了专项资金支持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省长杯”工业设计比赛中,设计城共有16件参赛作品入围前69名,约占全省入围总数的1/3。其中两家企业的四件作品分别获得前十名,它们是A-ONE学研中心的“健康办公(椅子)产品与设计研究”和“科技型腕表”,六维设计的“小型蒸汽消毒烘干机”和“旋压示农村洗衣机”,其中,A-ONE学研中心的“健康办公(椅子)产品与设计研究”获得本次“省长杯”最高奖。工业设计,在北绝非一般意义的产业集群,它已成为顺德产业升级的助力器,从工业化到城市化跃升的跳板。
工业设计
2010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将广东工业设计城作为广东转型升级的重要典型进行了报道。尽管只有两分半的时间,但中央台的记者在当地却用了两天的时间进行采访。据顺德北滘镇的干部说,这次的采访报道让他们自己也觉得有些突然和意外。在全国各地跑了许多创意产业园区,只有广东工业设计城让来自北京的记者眼前一亮。为此,他们改变了原定的计划,在顺德北滘增加了逗留和采访的时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中央媒体的记者如此重视呢?
2010年3月19日,广东省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启动了。这次大赛规格之高,给力之强远远超过了往届。大赛组委会主任由三位副省长担任,组委会成员包括了省经信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文化厅、港澳办等省里众多局委办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意味深长的是,这样一场政府强力推动工业设计的行动,从启动仪式到评比、直到颁奖仪式,几乎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是在一个小镇举行。这就是顺德北滘。短短的两年,北滘与广东省工业设计这一局大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发展工业设计中赢得了一系列成绩,一系列荣誉。2009年底,佛山传媒集团委托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对佛山全市33个镇街的综合竞争力进行研究和评估,并于2010年6月发布相关成果。在“模式就是竞争力——2010年佛山镇街综合竞争力研究与评估”中,北滘被誉为“工业产业转型的急先锋”。当“中国制造”饱受诟病,产业发展遭遇困局的时候,北滘人率先突围。北滘人及早理解到,必须完成从“汗水型经济”向“智慧型经济”的转变。2009年,北滘本地生产总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1121亿元,同比增长10%。国地税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2.9亿元,同比增长18%。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3.8亿元,同比增长23%。相比之下,更令人振奋的是,广东工业设计城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在全国众多工业设计聚集区中崭露头角。
2010年,坐落于顺德北滘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共接待425批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考察人员600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奔向顺德,奔向北滘,急切地探寻工业设计的奥秘,寻找产业转型的路径。他们中是否有人知道,对于北滘来说,工业设计的崛起,恰恰翻开了小城故事新的一章呢?
小城故事
北滘,坐落在顺德的东北部,沿着珠江西岸的经济大动脉——105国道穿过北滘的碧桂园,就是广州市的番禺区。所以从区位上讲,北滘可说是“顺德的门户,广州的近郊”。从产业结构和创业精神上,有人又说北滘是顺德的缩影——这个仅有9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小镇,却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家电制造企业美的集团和享誉全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碧桂园集团。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曾有媒体评选30年100人,其中有两位,也就是美的集团何享健、碧桂园集团杨国强,出在这一个小镇上。同样,当顺德的工业化实现了“一镇一品”之际,北滘荣获了“家电名镇”的声誉。而在20世纪90年代里,一场以“靓女先嫁”著称的产权改革,使北滘又一次冲在了顺德改革的最前沿。那一次改革中镇政府与企业之间签署的第一份转制协议就是碧桂园,也就是这个至今已将楼盘铺到全国各地的品牌房地产企业,当年以“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成就了“可怕的顺德人”这个叫人过目不忘的称号。北滘,这是一个怎样的神奇的地方?
如同松下所在的门真、沃尔玛所在的本顿维尔,以及世界上许多“名企小城”现象一样,北滘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美的、碧桂园高。她默默地在这些声名远播的名企背后,为这些打拼到世界的企业守望着一个静静的、温馨的港湾。这个小小的港湾,在过去的两年里,涌起了怎样的浪花呢?让我们从北滘所处的广东、中国沿海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问题讲起。
再开风气之先
曾任顺德区委书记的刘海,对农业文明时代的顺德有一个颇为精到的见解,他发现虽是农业文明,但顺德的农业是商品经济,而非自然经济。他出于为政一方的责任考察了顺德逢到灾年人口减少的历史,掂量出这里的产业特点,他也由此感悟着顺德人在商海中拼杀的勇气,由此来思考顺德的长远发展。
顺德在农业文明时代的商品经济,与其对外的紧密联系分不开的。顺德是开近代风气之先的地方。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清朝政府首次公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据带队人容闳回忆,最初在上海一带招生,招不满。已经开埠30年的上海,对于出国留学这件事还基本没概念。而当容闳回到故乡,留学名额迅速爆满。在这第一批学童中,既有后来鼎鼎大名的詹天佑,也有两位顺德幼童:梁敦彦和何廷梁。当年梁敦彦出国时15岁,已经会讲英语。为什么?因为梁的父亲常年在南洋经商,他的祖父在香港行医。岭南地方,尤其是珠江西岸,在此之前三百年已经与西方文明打交道了。梁氏回国后先后任汉口和汉阳海关道台、天津海关道台、外交部长、交通银行董事长、驻欧美各国全权公使等职,民国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另一位何廷梁出国时年仅13岁,回国后先分配于天津医学堂,毕业后做了海军军医,后退居广东。整个清政府幼童赴美留学计划中,共有5位顺德人参加,其中包括回国做了海军部的次长和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处长。
由此可见,顺德人在主动走出国门,学习吸收他国先进文明和技术方面是“得风气之先”的,同时又在发展现代经济上“开风气之先”的。从那时起,“敢为天下先”就成为顺德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意识,顺德的“可怕”也许就根源于这种精神自觉。除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近代以来,随着东部沿海通商口岸的开埠,顺德属于最早开风气之先的地方之一,在与西方现代商业文明的接触中,顺德人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农业手工业传统得以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与此同时,顺德人的开放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启蒙和调动。
从黄萧养起义开始,顺德人的“不安分”似乎成了一种传统。在顺德俚语中有句话叫,“鱼唔过塘唔大,人唔见世面唔精乖”。意思是说,顺德人看到塘鱼渐大,便分塘饲养,以求塘鱼在水清氧多的池塘中茁壮成长。由此,他们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如果不走出日夜蜗居的乡村,走向精彩纷呈的大世界,则无法变得机灵醒目,做人处事也难以提升水准。因而,许多顺德人年纪轻轻就负笈远行,谋求更多的见识和更大的发展。顺德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2005年,当时顺德的户籍人口为115万,而和顺德有着亲属关系的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则已超过40万。在某种意义上,“不安分”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和色彩,比如人多地少养活不了过多的人口不得不走出去,再比如受到战争、政治等非自然因素影响而远走他乡,但俗话说,“树移死、人移活”,任何事情总有两面性,有时某些被动行为往往产生更为积极结果,久而久之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安分”的正面效应,并可能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顺德人的“不安分”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昨天,顺德的工业化从开放发力,今天,顺德的城市化,也一定会从开放起步,与高手过招,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跨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