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6日——24日,城市化委员会委员、英国注册景观设计师百瑞·威尔逊先生作为客座讲师,为香港大学课程RECO6061城市发展案例组织暑期夏令营活动。
据悉,该课程旨在以香港为背景,向本地和海外学生简述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加深对香港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突出竞争性土地使用要求,评估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解决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今年一共有19位学生参与到此次夏令营中,其中大多数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和工程专业。课程由三天实地考察组成。
香港拥有一个完全独特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这对前来参观的学生来讲是复杂而又令人惊奇的,为此,我们需要慢慢地向学生们阐述,一点点地揭开香港神秘的面纱。一旦我们的学生克服了像普通游客般发出最初 “哇”的感叹后,我们就要让他们快速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影响是如何塑造现今的城市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喜欢带他们离开学术报告厅,走上街道,穿入小巷,漫步广场,深入了解一个“别样的城市”。
尽管那些高大闪耀的集团大厦占据了城市的主要天际线,吸引了人们的眼光,我的许多非常之旅却会集中关注住房问题(或者住房短缺问题),因为它始终是城市最重要的塑造者。远离香港岛,我们可以了解更真实的香港。我尤其喜欢带学生去参观香港九龙和新界的公屋体系。在这里,他们可以了解到公屋是如何成为香港住房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有近一半的港人居住在不同类型的公屋里。
公共房屋政策始于1953年,当时位于深水的石硖尾发生了一场大火,毁坏了中国大陆难民搭建的寮屋,造成53,000人无家可归,这促使香港政府开始为贫民建造房屋。石硖尾是香港公共房屋政策下实现的第一个公共屋,居民于1954年入住。早期的房屋单元是稍大一点的小单间,原计划是成人每人能分配到24平方英尺,12岁以下的儿童每人能分配到12平方英尺。但事实上,由于可住住房极度短缺,这些房间单元里往往居住着不止一个家庭。住房设备和卫生设施极其简陋,而且还是共用的。
如今,石硖尾已大范围重建,但我还是喜欢一开始先带学生去参观附近的黄大仙庙,在这里学生可以首先参观都市绿洲色园,获得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然后边参观边调查呈南北包围状的黄大仙上下居住区。原名为黄大仙徙置屋的黄大仙下拥有29个于50年代至60年代建造的居住区,当时总人口为97,000人。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间,所有的旧居住区都被拆除,按照香港房屋署批准的多种标准房型,重新建造了新的居住区。
信步向南穿过黄大仙下,来到东头。这个村庄可能是由吴、陈和李三个氏族于14世纪中期建立。他们先在1352年前后建造了天后庙,之后大概在1724年建造了这个设防围村。尽管现在很难想象,衙前围村曾经屹立在九龙南部海岸,并且是香港旧城区仅存的拥有防御外墙的围村。然而,自2007年开始,香港市区重建局开始收购土地以重建该村庄。他们提出了相应的保育计划,方法是“尽量保留村内三项文物,即门楼、门楼上方的“庆有余”石匾和天后庙,同时形成原有中轴线,将文物在古村中衔接起来,以重塑600年前古村的历史氛围,同时亦可发展新的住宅物业。尽管仍有少量居民住在村里,大部分人都已接受此保育计划和政府补偿计划,自愿搬出围村。许多居民承认他们乐意趁此机会搬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令一些居民仍然感到愤怒的是,这个有600年历史的村庄竟然可以被允许沦落到一个如此破败不堪、年久失修的境地,许多建筑都已经破旧得无法修复。有人甚至指责这个保育计划是半心半意的,是掩盖政府无法保护村庄完整性的象征。
走出东头,就可以来到九龙寨城公园。它是一个极好的旅游目的地,只是在附近旺角购物的人很少注意到这里。该公园位于臭名昭著的九龙寨城,在1994年被全面拆除,只保留了一些老寨城的文物,包括其行政管理机构“衙门”的建筑,现在这里是一个游客中心。寨城原本是中国的军事要塞,自从新界于1898年成为英国的租界后,这里变成了一块飞地。二战期间,日本占领香港之后,它的人口迅猛增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它被三合会控制,色情、赌博和毒品交易猖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987年,寨城2.6公顷(0.01平方英里)的面积内居住人口竟然达到了33,000人。
在不负责任的拆迁过程中,大量宝贵的历史文物遗失;但是,一个日本研究小组还是设法绘制了寨城内部布置地图,并制作了很棒的比例模型、平面图和剖面图,这些都陈列在上文提到的衙门内。寨城内活动和空间的混乱表明这里的居住环境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和意想不到的空间关系。城内几十条小巷子往往只有1到2米宽,光线不足,排水性差。楼梯和通道在上层空间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网络,这个网络大到可以让人从北面到南穿越整个寨城,而不需要触及坚实的土地。寨城的建设不受管制,这里有大概350栋建筑,大多数的地基质量都很差,并且很少甚至没有厕所。由于套房空间太小,一个典型的单元只有23平方米(250平方),通过建造更宽阔的上层空间、围笼阳台和屋顶加层,空间得以最大化。寨城的屋顶满是电视天线、晾衣线、水箱和垃圾,屋顶之间还可以通过各种梯子交叉穿梭。
从九龙寨城公园俯瞰美东。它由两栋旧长型大楼组成,每栋8层,可提供超过600套套房。我上次参观美东时,这里的物业管理公司非常友善,允许我们进入这栋建于1974年的大楼,并向学生展示租户在他们的单间住所里的生活状况。楼板之间的高度很低,以至于一些高个子的外国学生时不时地撞到横梁上。
位于联合道的侯王庙与美东毗邻,建于1730年,它的精心建造是为了纪念一位中国将军,他帮助了最后一位宋朝(公元960-1279年)皇帝逃离侵略势力来到了九龙。庙内保存了不少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包括多组置身于墙身的陶瓷浮雕、中国书法和多面匾额。侯王庙是香港一级历史建筑物。
穿过联合道,进入的是嘉林边道周边地区。这里有大量的豪宅和机构,由富有的中国人所建。由于香港本身不允许建立这些豪宅和机构,而在当时界限街以北又并不属于香港,所以他们立即开发了这片区域。界限街历史上是划分九龙南部与北部的边界。九龙南部在1860年被中国清政府割让给了英国,而九龙北部(新九龙),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直到1898年,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它作为新界的一部分,被租借给英国达99年。现在,新九龙不再被视为新界的一部分,而是被作为跨越界限街的九龙城区的一部分。但是,九龙,新九龙及新界的法律定义却仍保持不变,同时新九龙的私有土地则通过香港政府进行土地租赁的方式所持有,并由此支付租金。
此次游览的终点让我们跨回了联合道,它存在于九龙城那密集的网格布局之中。在九龙城,曾经喷气式飞机在要降落到香港启德机场的途中,飞过人们的头顶。这一标志性照片被历史记录了下来。在机场被迁往赤角之后,人们就开始在这里建造高层建筑,而这一地区如今正在快速变化和高档化,细长的现代住宅高楼正从荒废的土地中生根发芽。九龙城是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因为这里有大量便宜的商品,而家庭式餐馆成为了寻找当地美食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