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力量不够?多练立定跳远。要增强心肺力量?多游泳,跳健身操。昨日,郑州市教育局印发《郑州市中小学生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从今年9月开始,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各县(市)部分学校实施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届时,很多学生都将拿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8月28日《郑州晚报》)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处方”, 就是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健康、体力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确定对象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明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运动处方”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实现“发展学生个性,淡化竞技体育教育,融体育技术、健身锻炼、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教学目的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
不过,体育教学的“运动处方模式”要在城市学校推广自然是小菜一碟,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却还是显得那么遥远,因为农村的体育教学还存在几个方面的“硬伤”。
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对于体育锻炼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劳动干活、走走路、做做事就行”的阶段。而学校受制于教育评价的影响,因为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的提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也就自然地忽视了体育教学,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了文字课上。
可以说,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几乎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大部分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是稍微爱好运动的非师范类学校毕业改行教师,或者是“不求上进”的部队转业安置的教师,甚至更多的还是采取语数老师兼任的方式。而这些体育教师大多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常识,更别说知道多少体育医学、体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性知识了。何况,从事体育教学还存在评价、晋级的短板,更是难以吸引年轻教师向体育专职教师转型。
尽管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进行合格学校创建、薄弱学校改造,但是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还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尤其是村小、教学点。环形跑道、100m直跑道、跳高、跳远沙坑等很难真正达标,保养则更是一大难题,与众多的体育设施一样,往往验收过后就成了摆设。至于所谓的游泳池、健身馆等则仅是农村学校的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而已。
另外还有诸如校园安全、医疗保健、健康体检、营养补充等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所以,要给农村学生开“运动处方”,先要孩子不“讳疾忌医”,还要老师有和医生一样“望闻问切”的能力,更要学校能拿得出“治病的药”,否则,一切只会成为一个美丽的“泡泡”。期待教育均衡早日实现,农村孩子也能尽快享受到“体育锻炼‘私人订制’”的教育改革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