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解读专家: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博士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来认识。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京津冀在推进产业对接协作方面应采取如下战略:
(1)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赢
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壮大,都不是一个城市孤立成长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靠城市带动,城市靠区域支撑,城市与区域之间构成了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通过合理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各个城市和地区能以各自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来获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区域经济效益。
京津冀地区从发展条件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京津冀各市应该以促进区域快速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京津要放下大城市的架子,主动与河北各市展开密切合作,河北各市要有开放的眼界和共同发展的心胸。只有各方抛开狭隘的行政区观念,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使京津冀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2)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层次
目前京津冀产业合作主要以垂直型分工为主,这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的主要方式。未来应着力推动这种垂直分工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过渡,进而向以水平分工为主转变。
北京要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重在科技创新。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优先位置,显著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天津要建设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中高档轿车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环保经济型轿车的研发、核心部件制造和总装、石油钢管和装备制造、现代医药产业基地。河北各市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主要发展适合都市需求、本地市场需求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各类制造业,发展特色产业和功能性城市。
(3)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由于长期以来的各自为政,不仅不同行政区内布局分散,即使在同一个行政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很缓慢。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具有上下游关系或具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企业集中布局,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建立企业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在合理分工、促进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力和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应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确定这一区域的重点发展轴线和产业发展区域,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区、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
(4)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从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看,产业价值链上制造与服务环节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产品本地化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趋势加强,市场逐渐成为驱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发展动力,构成产业价值链主体的企业一方面存在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组织模式趋向扁平化,大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虚拟生产网络正逐渐形成,企业联合研发趋势凸显。京津冀区域应紧跟这些世界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步伐,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产业价值链构筑。在产业合作中,京津冀应充分发挥生产服务研发和销售服务这一优势,打造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完整化价值链条,提高京津冀参与世界产业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