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7 20:44:33
来源:东方网 作者:汪昌莲
5日,“最牛违建”的主人张必清首次邀请媒体进入违建拆迁现场。目前,其楼顶别墅已经基本拆迁完毕,通向楼顶的阳光房内到处堆放着拆除的垃圾。在楼顶,曾经的违建部分已经变成了光秃秃的平地。据张必清介绍,这“最牛违建”从建设到拆除,他大约花了600万元人民币。(8月6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最牛违建”被曝光后,在社会上曾引起强烈反响。迫于舆论压力,当地城管部门约谈了“最牛违建”业主张必清,并上报了违建强拆手续;最终“约谈”的结果是业主自拆。如今,时间过去了整整一年,业主张必清才公开现身,让媒体见证自拆“成果”,表明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自拆,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然而,“最牛违建”带给人们更多的却是问号。
业主自拆,固然值得肯定,既给业主一个悔过纠错的机会,又节约了行政成本。问题是,自拆期限虽然没有相关规定,但城管部门应该根据违建实际情况,给出一个合理的期限,并现场督促和指导业主自拆。而不是像“最牛违建”这样,自拆了整整一年,才刚刚拆完,自拆期限长得离谱自不必说,还拆出了“楼下漏水”的后患。特别是,对于业主自拆行为,城管部门长期不闻不问,高枕无忧地等待业主自拆结果。殊不知,对自拆监管缺位,实际上是对违建的一种放纵。
事实上,面对这个“最牛违建”在空中崛起,当地城管部门静默围观,没有给违建者提出善意的忠告,更没有依法制止,这本身是一种监管失责行为了。殊不知,拆除违章建筑,应该是城市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城管部门实行关口前移,加强日常监管,将违章建筑扼杀在萌芽状态,就完全可以避免有违章建筑突破这道防线。可见,每一座违章建筑的横空出世,都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恶果;而拆除违章建筑,只不过是在弥补过失罢了。问题是,“最牛违建”这一建一拆,共耗资600万元,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令人痛惜。
因此,“最牛违建”的倒掉,值得城市管理者反思。一些单位或个人想出许多近乎另类的“造房”方式,对于这种违建乱象,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应依据有关法规进行规范,防患于未然。不要等违章建筑成了既定事实之后,再去进行监管和强拆,这样只会让管理者和违建者两败俱伤。殊不知,中国的建筑本来就“短命”,拆除更“短命”的违章建筑,无疑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于公于私,均是一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