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进城以后将如何?
时间:2014-08-02 15:11:04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何艳玲 
  日前国务院印发户籍改革意见,提出将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这意味着,农村户口将取消,而农民可能更自由地迁徙到城市。改革意见出台之后,自然引起了很多欢呼和关注,当然也有争论。事实上,户籍制度的关键并非是保留还是取消农村户口。就比如有两只猫,如果它们根据自己的捕捉工作量享受着猫粮待遇,那么叫白猫和黑猫都没关系。但是,如果主人规定白猫干活可以吃鱼,而黑猫却只能吃骨头甚至什么都没有,那叫白猫还是黑猫就非常关键了。也即,中国户籍制度真正的要害并非是户籍的划分,而是与户籍性质相关联的公共服务供给。这里涉及关于现代政府及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理念。

  首先,公民从政府那里获得基本公共服务,这些服务的获得,是因为公民与政府缔结了某种纳税合同关系。公民向政府纳税,政府利用纳税所形成的财政资源变成公共服务提供给公民。政府收税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财政手段调节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保证社会底层人士(失业者、贫困者)也能够有尊严地活着。事实上,当农民进城务工的时候,其已经与城市政府缔结了这样的关系,并应该享受其所在地的基本公共服务(比如安全、教育、救济)。如果以是否具有当地户口作为享有这些公共服务的依据,就如同规定只有白猫干活才可以吃鱼一样荒唐。

  其次,公民所创造的税收,通常以中央税和地方税的方式流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这意味着,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且谁分钱多谁的责任大。按照目前的分税制设计,中央政府占了大部分比例的税收收入,那么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按照国务院此意见,未来有1亿多农民陆续进城,如果这部分农民的公共服务供给全部由流入地城市政府来承担,这不但是这些城市无法承担的,而且也是权责不匹配、不公平的。因此,在央地之间重新划分公共服务的权责分配,尤其是夯实中央政府关于特定公共服务的统筹责任,都是该意见的必要配套改革。

  再次,意见规定了不同规模城市的落户政策导向,即全面放开小城镇,有序放开中等城市,合理放开大城市,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从公民自由迁徙权来说,这一规定显然有妥协性,但这也可能是顺利推进改革的现实考虑。因此,此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小城市的吸引力。中国现有的状况是:大城市往往有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以及最好的休闲和文化设施。未来这些大型的公共设施兴建,应该在不同城市间适当布局。因此,这项改革的出台还涉及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布局和规划,以及不同城市性质的重新定位;更深层的,还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均等化。试想,全国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的清华大学,难道一定要设在北京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