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市民发现路边乱摆卖现象有回潮之势,而五类车等管理顽疾也并非完全解决。要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必须看到这类民生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除了看到这是一部分人的谋生方式外,更要认识到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民生本意。究竟如何算清民生这本“大账”?采用哪些手段来找到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公约数”,本期三人谈我们共同关注。
张涨:抽丝剥茧 一针见血 王睿:长得漂亮 唱得响亮 李光金:衡情度理 娓娓道来
析利害:
乱象回潮 民生受损
新思路:
盘活资源 刚柔并济
王睿:目前的路边乱摆卖现象日渐变本加厉,对于市民的生活环境、社会氛围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的情景每个市民都毫不陌生: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行道上全是小摊小贩,地上全是他们制造的垃圾,一次性碗筷满目皆是,到处烟尘滚滚。在一些小街小巷,楼上居民深受其害,不但夜晚人声嘈杂,而且油烟滋扰着他们的正常生活,已经有不少市民因为日夜吸这些弥漫着油烟的空气而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人行道上更是乱摆卖大行其道,反倒是行人无路可走。再说,无牌小摊小贩对于持有正规牌照的入室经营者也造成不合理的商业竞争。乱摆卖本身会助长扰乱市场秩序之风,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营商环境。导致守法者难以为继,违法者生意却如火如荼。
李光金:类似的问题,还体现在“五类车”上。我生活在老城区,每天上班都会经过“残的”重灾区,本来交通就很拥挤,红绿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过路口时经常被“神出鬼没”的“残的”搞得心惊惊。除了降低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还对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市公安部门的统计显示,2012年全市涉及“五类车”的交通事故高达1436宗,共导致1743人受伤,460人死亡。
历时多年,“五类车”为何如此难治理?客观看,一些区域交通拥挤,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等不到,出租车打不着,还有一些地方,“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有效解决,短线巴士覆盖面太窄。当然,交警部门也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运动式治理,容易陷入反弹。
张涨:无论是路边乱摆卖还是横冲直撞的五类车,确实是一些社会群体的谋生手段。有人说,对这些行为适度放开有利于促进民生。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城市管理的原则应是保障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狭隘地用小部分人的“民生”绑架了多数人的利益。光顾路边摊的人、搭乘五类车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受到负面影响的人群却是大多数,无论是深受烧烤摊油烟侵扰的街坊住户,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却不得不小心避开五类车的车主们,他们的利益更需要保障。因此,对社会低收入人群抱以同情态度理所应当,但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民生应当算“大账”,城市管理要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新思路:
盘活资源 刚柔并济
李光金:打好城市管理的算盘,首先要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其一,管理对象的“身份复杂”,他们多数属于外来务工群体,身无长物,驱使他们从事这些职业的因素非常现实,例如门槛低、成本低,收入高等,“你为了工作,我为了生活”,这种现实性,加剧了管理的难度;其二,管理者的身份尴尬,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城管部门形成了不佳印象,常常把他们与“暴力”、“庸懒”等词汇挂钩,甚至戴上了“有色眼镜”,每当执法出现冲突,公众就习惯性站队,“无节操”帮小贩摇旗呐喊,这也导致城管的弱势,前几天荔湾区60名城管,按程序执法,查处一档“走鬼”竟然花了40分钟。
张涨:城市管理的内在核心问题还涉及资源如何分配。城市提供的社会服务既要照顾到本地居民的需求,又不能忽视外地流动人口的需求。但一个城市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覆盖更大范围的民众,只有不断开源节流,有针对性地调整。再比如路边乱摆卖问题,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给他们新开辟一块场地作为集中摆卖区,可能不具有太大的操作性。但目前广州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三旧改造,一些位置不错的旧厂房腾空后,通过简单的改造完全可以变为一个规范有序的集中摆卖区。政府只需要很少投入,便能盘活现有的资源,解决集中摆卖区要么太远、要么太散的问题,关键是资源配置的思路要创新。
王睿:此外,政府也需要考虑在管理方式上作出改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因此,从管理到治理,必须要在一些柔性措施上下工夫。比如我们在治理路边摊的时候,过于强调刚性的行政力量,在管理上一直依赖城管。长期以来,造成城管与小摊贩之间的对立,这个矛盾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解。因此,不妨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以及社会组织的介入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比如,社区网格员和有针对性的社会组织可以着手了解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小摊贩日常困难与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沟通社会底层人士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想法,或是潜移默化地疏导与教育,逐渐引导乱摆卖这种伤害社会和谐的行为。
硬措施:
加强管理 培训帮扶
李光金:从原则上来看,加强管理仍然是治理的不二选择。当然,在治理的思路上需要做出一些时宜性的改变。首先,要“松紧结合”,紧在于对违法、违规者打击的坚决性,只要执法符合相关规定,是按程序,就应该保持底气,不要被“口水”吓退;松在于疏通化解,在流动人口的生活保障、就业安置、职业培训上出台一揽子计划。
当然,提高市民觉悟也很必要,例如劝导食客,让他们知道路边烧烤摊常常使用过期食材、地沟油等,而且万一食物中毒,根本无处申诉;还有市民通过给小摊贩提供水电支持获利,更要让这些人尽快收手,别发不义之财。
张涨:除了加强管理,也应该对一些低收入群体、外来流动人口加强技能培训,使之自然放弃路边摆卖等谋生方式,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广东省刚刚出台的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率先在全国打破户籍、城乡限制,对所有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补贴对象的年龄为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覆盖了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人群;补贴金额最高可达3500元,也具有很高的政策含金量。这一培训政策不妨将路边摆卖、五类车载客等人群作为重点。
王睿:摊贩乱摆卖问题难以解决,也体现了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对中下层消费需求的考量不足。这方面的管理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以新加坡为例,通过对外来人口的控制而使城市人口相对稳定,摆卖者也相对稳定,于是实现了有限的室内固定摊位满足数量有限的乱摆卖者入驻的需要。而在我国香港地区,除了有法律、行政、宣传等治理手段之外,还强化了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香港食环署辖下的小贩事务队还对小贩实行持牌管理,只有持有相关牌照才能在合法区域内摆卖,无证乱摆卖不但货物要充公,屡犯者还会被起诉,遭受牢狱之灾。而且小贩事务队的执法全部有章可依,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