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1 21:50:1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练洪洋
城市是一块“洼地”,也是一座“围城”,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来。定势思维容易把农村想象成为城市的“弃地”,权利与福利的“荒地”,事实并非如此。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宣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许多专家表示,此举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更有望推动城镇化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从户籍改革入手,打破城市二元结构,不仅是还权、平权之举,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多少年来,城市成为一块“洼地”,聚集了各种优质资源,创造了较为理想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引力,保障了城市的繁荣。将非农民户口人群挡在城外的户籍壁垒,A面保护了城市,B面又限制了城市。随着户籍改革一步步向纵深推进,坚固堡垒一个个被攻克,农村转移人口进城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朝发夕至”是题中应有之义。拉动内需、带动投资、推动GDP增长,城镇化红利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两件大事之一。
城市是一块“洼地”,也是一座“围城”,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来。户籍制度改革让想进来的容易了,想出去的呢?“逆城市化”早就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甚至还出现公务员将户口迁往农村的现象。一些人选择离开大城市,或出于生活成本考虑,或不满于城市生存环境,或受到利益诱惑。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涌入城市打工,但没有完全融入、适应城市生活的农村转移人口,有选择“落叶归根”的偏好。对于这些愿意到农村生活或回到农村的人,户籍制度改革有没有给他们留下空间?能不能买小产权房、买宅基地建房、享受农村基本公共福利等等,都是决定他们能否“逆袭”成功的关键因素。这里涉及农民宅基地、土地流转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与规范,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得其所。
上述所及只是正常逆城市化,必须警惕的是非正常“逆城市化”。定势思维容易把农村想象成为城市的“弃地”,权利与福利的“荒地”,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农民身份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尤其在城市周边或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户口远比非农业户口抢手,农村大学生毕业之后想将户口迁回都不容易。
另一方面,公共政策长期对农村倾斜,使得农村也有城市享受不到的福利,如种粮补贴。一些地方就曾出现“非转农”的“半农民”、“假农民”获取土地收益现象。除了土地收益,教育、医保等公共福利也一样存在被钻空子的空间。譬如,向农村倾斜的优质教育资源(如重点高中学位),就很容易被户口迁到农村的“城市移民”拿到手,因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于农村孩子。随着双向流动的频繁,我们对城市居民向农村无序流动、与农民争利的现象也不能掉以轻心。
户籍制度改革既要保障城乡间合理流动,城镇化与逆城市化并行不悖,也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农民既有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断了那些觊觎农民利益之徒的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