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要到渝中区南区路,却不想司机理解为渝北的南区路口,名字相似,地方却南辕北辙,让人一头雾水,凌乱并穿越着。今日,重庆主城区交通运输投诉服务中心称,最近他们就接到几起因地名相似,打车走错地方的投诉,闹出不少尴尬。(新闻链接)
相似或相同的孪生地名,这确实是个问题,城市越发展,交通越发达,这问题便越严重,因为市民的活动领域与活动愿望随之增强了,孪生地名的矛盾便越发凸显了。
说起这起名,老美的高速路就以数字命名,规范、简单、易记,不过也有个笑话说,几个大妈理解那数字,以为是限速,于是,在20号高速路上慢悠悠地开车,警察拦下,问原因,开车的大妈回答:“那个招牌不是写20吗?”警察又问:“你后面另外3个大妈怎么脸色这么难看?”大妈答:“我们刚刚从245号公路开过来的!”当然,能这样误会的肯定是极少数,甚至没有,笑话编得没有水准。
我们的取名则比较乱,传统的取名方式或依主人的姓或依山水之形,或因历史之典,方式较为单调,随着城市迅猛发展,官方权威命名滞后于市民的约定俗成,“小名”、“老名”被民间广泛使用,加上一些商业广告介入,楼盘小区名进入,新建街路巷、住宅区、楼宇,道路……随意取名的比比皆是,重名现象也时常发生。
地名也背负着厚重的历史沉埃,这个也是实情,网上更有对重庆地名土得掉渣的吐槽,有行在重庆屡被绕晕的烦恼,还有那岔路口总有职业指路人,估计一天也能赚不少,某种程度上也在打着这个城市的脸。其实哪个城市都一样,石家庄,驻马店,听上去哪像大城市?北京高大上,城里有个公主坟,听上去有森森鬼气,襂不襂?武汉有个黄泉路,把市长都气坏而怒斥。还有不少有历史与文化意蕴的地名,因城市变迁而被弃,也成为不少人的遗憾。
往事已矣,关键是刹住以后的乱取名跟风现象,我想得注意三点,一是有个总体和长远的规划,尽量不破坏这个城市的文脉记忆,体现出创意,也体现出本土特色。
二是严格“查重”,对原有的地名街名进行发掘性整理,实在已造成许多现实困扰的,不宜改但应适当加点明显的区别标识,或方位前缀后缀。
三是取名要有一定之规,文化性、历史性、开放性、商业性,方方面面似乎都要照顾,其实往往哪方面都不能讨好,或许应该采取直接简单但是易懂易记的笨办法,让市民明明白白,不至于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