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外城镇化率的巨大差距是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
时间:2014-06-10 10:10:42  来源:北京市社科院   作者:北京市情调查研究中心 

核心提示:2014年6月4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二十期公共管理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2209会议室顺利举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刘小敏博士在论述新型城镇化的潜力时表示,潜力就是指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重要依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比国外的经验,当今中外城镇化率的巨大差距是理论上的潜力,二是中国的客观现实,即中国有体量巨大的农民工存在(2013年,据估计近1.66亿的外出务工的农民),而形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户籍问题。

    2014年6月4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二十期公共管理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2209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社科院青年工作委员会、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共同举办。沙龙的主题是:新型城镇化的试点思路与发展走向。来自中科院地理所、知识产权出版社及我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等单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沙龙由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小成博士主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开泳博士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的一项战略和重要任务,推进的目的是引导农民有序向城市转移,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试点工作,概括起来,重点解决人(农民市民化的成本分担)、地(农村土地流转)、钱(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载体(节约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四个方面的试点。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解决的这四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较理想的解决方案,试点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广,通过一系列的研讨可以达成许多试点的共识。新型城镇化还要改革原来的行政管理体制,节约行政成本,思考更好的发展路径,实现快速推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认为,城镇化的内涵很广泛,要集中围绕某一个话题进行研讨,应重点考察城镇化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城镇化的原本路径是工业化,北京推进新型城镇化不可能走这条路,也不能走自己过去的大拆大建、模式单一的路,而是要建设特色城镇。所谓特色城镇,重点应放在文化内涵上,否则又将导致“千城一面”。文化内涵包括人本主义的理念,即人的城镇化;也包括突出资源禀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公共文化。北京大多数城镇都有特色文化资源,典型的如十渡镇、潭柘寺镇、古北口镇、河北镇、阳坊镇等,如果他们大搞房地产开发,文化资源将受到破坏,就全市而言只能是“摊大饼”式的发展。城镇化的关键在解决农民在当地就业的问题,这需要产业支撑,发展产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形成特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介勇博士认为,城镇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人口城市化,其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30多年的改革注重的主要是经济层面,长期以来缺乏内生的动力。产城融合变成开发商卖房,这导致很多的问题。地方政府靠卖地,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高,强拆和征地导致群众上访等事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还要解决好交通拥堵、睡城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马海涛博士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应该是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部分。农民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要做好试点工作,农民市民化的过程要进行明确,不然在推进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地域上的转变,从农村走进城市实行由农民变成非农户口。二是产业的转变,从农业转变到工业或服务业。三是服务的转变,从享受低端的服务到享受城市更高阶的服务转变。四是生活意识的转变。实现这四个方面的转变才是真正的城镇化。对农民市民化的过程要进行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包括进程成本的分担、发展路径等,还要做好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协调工作。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李晓壮博士认为,第一,新型城镇对不同群体意味着什么呢?对开发商意味新的一轮商机的到来;对地方政府意味“低进高出”更加顺利成章;对研究者又增添一块“沃土”;对于农民意味上楼失地。前三者都是既得利者,唯有农民是失利者。第二,怎样理解新型城镇化?主要应做好“新”的文章,将这个新做得实事求是,做得脚踏实地,做得因地制宜,否则就会像新农村建设一样,导致“奢侈的农村,贫穷的农民”。需要对以往城镇化运动好好总结,避免因征地拆迁冲突四起,建得鬼城遍地。第三,依靠新型城镇化来填平城乡鸿沟是治标不治本,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才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才是构建城乡社会均衡发展的根本之道。第四,将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出发点是需要反思的。城镇化是确凿的社会发展问题,应该按照社会规律办,而不是按照经济规律办,如果不转变这个根深蒂固的旧观念,经济社会一瘸一拐严重失调的状况不可能有所扭转。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刘小敏博士认为,从人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两点,一是新型城镇化的潜力,二是对应的重点。所谓的潜力,也就是指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重要依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比国外的经验,当今中外城镇化率的巨大差距是理论上的潜力,二是中国的客观现实,即中国有体量巨大的农民工存在(2013年,据估计近1.66亿的外出务工的农民),而形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户籍问题。因此,要实践新型城镇化有几个关注的重点,一是,户籍改革为重要突破口,让有能力、有愿望的务工农民留城,二是,完成中国工业化,要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工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国的工业化。三,考虑区域性的问题,要分清楚城镇化的人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各地区才能制定适宜的城镇化战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朱建华博士认为,新型城镇化要重点解决人口城镇化、投融资、农地流转、行政管理创新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行政管理创新方面,要研究行政区划对城镇化的影响,城镇化战略落地要靠行政区划来推动。行政区划改革带动城镇化。中国很多的乡镇人口达到十万甚至几十万,传统的乡镇的管理能力有限,要研究中国的县辖市问题,加强行政区划设置和创新;增加县级市、地级市和直辖市数量,使得我国的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探索推进地级和县级民族自治市的改革;加强大部制改革,压缩编制,增加城市管理人员,搞好城市管理,促进资源整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小成认为,第一,要深度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一是部分农村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成为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二是农村地区的居民集聚区能提供城市化的服务,让农民享受现代的城市功能和城市文明生活。第二,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城镇空间快速扩张造成土地严重浪费;资源高消耗引发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城镇发展面临的生态压力,过于密集的写字楼挤占城市绿地空间;城镇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雾霾天气频现严重危害城市人呼吸空间。新型城镇化区别传统道路,应以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低碳发展为基本特征。第三,低碳城镇化必须加强绿色低碳的城市规划,重视城市绿地建设,扩大绿地覆盖率。如北京核心区如果没有CBD、金融街等大面积的密集写字楼,核心区的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企等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如果将国贸CBD、西城金融街,特别是10号线周边高层写字楼都变成大面积的绿地和首都公园,那么首都北京绝对会是生态宜居的绿色低碳城市。当然在部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只能是幻想。此外,低碳城镇化要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多个层面的创新发展。

  本次学术研讨会结束后,由中国科学院王开泳副研究员带领沙龙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中科院地理所办公大楼、图书馆、古籍方志馆等,考察了地理所建所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十位院士的享誉国内外的丰硕科研成果。大家对本次沙龙活动感受颇多,受益颇深,领悟到学术大师的风采和优良的治学环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