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4月15日新媒体专电 (“中国网事”记者 屠国玺 王博)题:兰州石化污水总干管超期服役 城市地下还埋着多少“看不见的危机”?
4月11日,兰州出现局部自来水苯超标,全城数百万人遭遇“水危机”。而造成水质污染的源头,都指向了在日常生活里看不见、关注较少的城市地下水设施——目前根据调查,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是石化企业在历史上的地下污染物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尽管截至14日,兰州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但这一事件暴露出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前来调查此次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12日在兰州表示,初步判断,兰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露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各城市的地下“组成”更趋复杂,特别是部分管网超期服役问题突出。但和许多发生在城市表面、显而易见的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问题相比,深埋在城市地下、宛如“蜘蛛网”一般错综复杂的隐患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位曾经在兰州石化行业工作过12年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地下污染物,兰州市地下的油污管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污水总干管存在超期服役的问题。
在兰州市主城区的地下,有一条贯穿整个兰州市东西城区、长达50公里的石化污水干管,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的这条干管是由前苏联设计援助,设计使用期限为50年,如今已经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超期服役近10年。
甘肃省政协相关调研组多次组织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问题的调研,一些专家在2004年就发现了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污水总干管超期服役的问题。其后曾向政府部门专门提交过报告,当中指出:“如果这条管线在城区发生爆裂,将会给兰州市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尽管总干管已经超期服役,其抗风险标准已达到极限,成为埋在有着300万市民的兰州市主城区地下的“炸弹”,但这个问题在此次事发前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只是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彻底根除这一隐患。
“石化管道和自来水厂的管道混搭,迟早还会出现问题。”这位内部人士对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仍然充满担忧。
相关专家认为,目前在我国城市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着对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单位众多,缺乏统筹,一个城市的全部管网的布设信息甚至都是一笔“糊涂账”。以此次兰州水污染涉及的相关管网为例,其存在的隐患除了石化企业和水厂内部个别业务部门了解之外,许多公众对此知之甚少,许多信息也无法传递到决策层。
许多专家呼吁,接连发生的和城市地下管网有关的安全事件,再次给城市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应该改变“出了事、才重视”的管理模式。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李家民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石化行业安全环保管控及周边环境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方面就集中表现在:生产区生活区混杂交错、地下管道等隐蔽设施监控不力等潜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
李家民建议,应依靠现代地理信息、测绘和网络等技术,对石油石化企业内部包括地下管线在内的各类生产设备设施的信息及隐患源和风险点进行拉网式普查和测绘,建立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库。
相关专家建议,应该加大城市地下设施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机制。在对现有的地下设施进行仔细排查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加快对地下管网风险隐患的排除,其中许多存在交叉的管网和超期服役的地下管网设施应该成为重点。
另外,在城市地下设施的新建和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让这些在城市地下“看不见”的设施“安全透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