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的城市,南京为最多,印象也最深刻、最美好,尤其是蜿蜒的明城墙,令我叹为观止。
近期,南京市政府相继出台《明城墙及周边地区保护、整治和开放工作意见》和《2014年南京明城墙及周边地区保护整治和开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明城墙的保护和开放倾斜,今年8月1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前,确保神策门至太平门,太平门、中山门至光华东街,东水关至西水关,清凉门至国防园,定淮门至狮子山,钟阜路至中央门共六段25公里明城墙顺利开放。还景于民,真正把明城墙打造成“民城墙”。
南京明城墙能有今天这般雄姿、这般荣耀,我认为,决不能忘却一位先贤:朱偰。
1950年至1960年,各地“改天换地”催生的狂热使得古城墙屡遭厄运。继北京城墙大拆除,南京明城墙也被陷于“围剿”之中。当时,南京市政府还成立了“拆城小组”专门筹划、落实此事,除了政治鼓动外,还给拆城以经济奖励,拆下一块城砖,可以卖一毛钱,并且把拆除明城墙作为救灾赈济的来源,对失业者实行以工代赈,最为恶劣的破坏方式是将明城墙拆下来的条石敲碎成小石子用来铺路,简直是视文物为粪土!
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偰,赶到毁墙现场,痛心得连连跺脚,直斥这是“败家子”!他不顾被时人讥为“复古”、“守旧”、“遗老”,力排众议,勇敢站出来以自己孱弱的身子毅然阻挡拆明城墙的恶流。为了保护明城墙,朱偰向南京市主要负责人提出立即下令停止毁墙的紧急建议,还替电台撰写广播讲话,又四处奔走呼吁,联合社会各界来共同制止这一人为的灾难。1956年9月23日,朱偰在《新华日报》发表《南京市建设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引发巨大反响,兴师动众的毁墙行为亮起了“红灯”,从此,南京明城墙不再是城市建设的“砖瓦窑”,得以保存。如今,南京明城墙与西安城墙、兴城城墙、荆州城墙组成的“中国明清城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朱偰的功绩在于: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一块文化瑰宝。
作为一位政府官员,他具有勇于担当的操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在大跃进时代,能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潮流涌来时,能始终有自己的主见;在备受嘲讽的压力下,能独善其身,坚持真理;在可能“以言获罪”的情形下,能公开发布文章,直抒胸臆,这需要勇气,更需要胆识;需要良知,更需要睿智。——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表彰朱偰的人生境界和学识品位。
南京明城墙传承千年文脉。当人们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前朝,走进历史沧桑体味遗韵时,切莫忘记了朱偰曾作出的卓然功绩。为此,我建议: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市人民在明城墙面前择地立一座朱偰的雕像,以志纪念。——现今的城雕,像朱偰这样杰出人物的雕像似应成为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