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平台上架了6个大喇叭,从当天下午2点开始,“警告声”一直播放到傍晚5点多。一些广场舞大妈实在受不了了,陆续打道回府。在多次交涉无果后,温州市区新国光商住广场的住户们下了血本。他们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和广场舞音乐同时播放。住户们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3月31日都市快报)
泼粪、鸣枪、放藏獒……为了对抗广场舞,各地奇招频出。架起“高音炮”来叫阵,是典型的“以暴制暴”。尽管也是一种噪声污染,但“以噪还噪”的创意很刁钻,不仅持续播放“噪声污染防治法”,宣传了法律,而且将监管者逼进一个“死胡同”——管不了广场舞噪声,就别来管我的高音炮;要管我的高音炮,就来把广场舞噪声解决了。
“高音炮”最该叫醒城市治理者的耳朵。社会生活噪声导致的冲突越来越多,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应接不暇,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新国光的业主给政府部门提了个很好的建议:将广场分成不同的区块,跳广场舞的、唱卡拉OK的都在各自区块活动,由公园管理部门按规定的分贝数统一播放音乐。市民可以提供播放的内容,但不能自带音响。如果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并实施起来,健身与环境这一对“冤家”就能各得其所。
社会治理是加快发展和谐社会的一大改革重点。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市民业余生活也呈现多样化,广场舞问题已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城市治理者不能各自为政,疲于应付,更不能抱着老皇历不放。面对新的矛盾拿不办法,市民提出好的建议又不理不睬,甚至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敷衍了事。应对广场舞问题就是要积极主动理顺各种诉求,一方面多走群众路线,引导公众参与,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之,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理解与包容;另一方面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构建联动机制,使好办法、好点子落地生根。惟此,“高音炮”式的“自我救济”将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