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拒绝浅层次、低质量的实施,拒绝无聊的炒作,欢迎有质量、有深度、有建设性的细化落实。
一个“政治副中心”的概念,引来众声喧哗。26日答案揭晓,保定将承接一些首都的辅助性功能。这当然当不起“政治副中心”的名头,但这一事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关切。
从河北省公布的有关意见看,不仅是保定,还有廊坊、石家庄、唐山,都被纳入到了战略之中。从更大范围看,天津,更是这个战略中的关键一端。如此,炒作某个城市、某个概念没有意义,反倒应提防借此拉升房价、提前透支财富的用心。
不能不承认,北京、天津太胖了,周边城市太瘦了,由此衍生的大城市病问题,亟须我们面对。教训表明,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并非恒久之计。着眼可持续,就迫切需要区域协同,形成城市群,使功能相辅相成,共同前进。这样,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文化,从民生角度看,都是值得加速推进的。
然而,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体现在老百姓那里,却更多的是用实际眼光去打量的。说白了,百姓首先就会思考,这会给我带来什么影响?有利的是什么?不利的是什么?
从有关城市的新定位看,从保定的“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到廊坊的“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发展方向”,再到石家庄、唐山分别拟建成京津冀城市群的“南部副中心城市”和“东北部副中心城市”,这几大城市的承载力与吸附力、经济活力等都将明显增强,这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无疑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利好。
从北京情况看,卸载一些辅助性的功能,将更有利于北京轻装上阵,更好地承担自己作为首都的使命,同时使大城市病问题得到显著缓解。从生活在北京的市民角度看,也许上班就不那么堵了,雾霾也许就会淡了,在北京的生活质量更高了,北京将变得更宜居了。这当然是人们乐见的好事。
事实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决非那种浅层次的转移,而应是一次深层次的转型升级进程。以困扰人们的“心肺之患”雾霾为例,即可通过这个战略的深入实施,从规划布局、产业结构等诸方面将污染从源头上铲除。同时,因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带动基础设施等的升级,乃至经济的带动作用,将使发展的质量更高、后劲更足。比如,居民生活燃煤问题,或可加速升级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在这个意义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拒绝浅层次、低质量的实施,拒绝无聊的炒作,欢迎有质量、有深度、有建设性的细化落实。如此,方能使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变成造福民众的过程,夯实发展后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