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提案:创新制度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农工党认为,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闲置、撂荒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农工党也认为,在土地流转推进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对此,农工党建议:一、做实确权颁证。建议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统一向承包农户颁发新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规范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和流转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实现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和颁证管理的规范化。二、加快市场建设。建立全覆盖的服务监管体系;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建立价格评估体系。三、创新流转方式。支持成立农村土地银行;支持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土地使用权折价入股。四、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陈章良建议: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在其上交的2014年两会提案中指出,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新事物,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健全、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等等。如何实现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在提出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土地流转申报、审批、登记,流转合同签证、纠纷调解和仲裁以及日常监管等一系列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把农村土地流转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同时,陈章良还建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明确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后的土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严禁挪作它用,防止农村土地非农化,坚守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防止农民成为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的“三无”人员。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福利体系,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其就业渠道,提高其收入水平,防止农民成为城市贫困人口,出现城市贫民窟。以及完善保障制度,为土地转出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蔡继明建议: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修宪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提交的多项议案和建议中,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修改《宪法》中有关城市土地国有制的条款被列为第一条。蔡继明认为,《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如果不将《宪法》中城市土地单一国有制修改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即使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也不能用于城市建设,由此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就土地改革,他还建议,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使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该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结构根据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动态调整。蔡继明的理由是:其一,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农民自住性宅基地所占比例会逐步缩小,公共设施用地也会相应减少,应允许由此节省出来的建设用地调整为经营性建设用地,从而逐步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规模,以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的有效需求。其二,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使农村居民原有的宅基地得以集约使用,由此节省出的大量宅基地应允许调整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并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入市。其三,即使是列入城市规划圈的农地,只要不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也不必再采取征收的方式变成国有建设用地,而应该允许农民集体所有的农地直接转变成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赵超建议:把农户联产作为土地流转主要形式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集团总裁赵超在其上交的2014两会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完善“三农”法律文件,使新问题具体问题有法可依,重申和明确“三权”(土地流转权、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定义及重要原则,规范农村改革和涉农行为,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确保“三农”能发展,农民有退路。
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提出,要把农户间的联产作为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保证农民自主自我发展的空间。对土地流转次数应做出限制规定,使流转关系简单明确。设立提存制度并附限制规定。赵超认为,现在农村有许多空心村,农地和宅基地多有闲置。为避免私人非法占有,可设立提存制度,由政府组织或村集体作为提存主体。对经多次通知不对农宅地做出反应的农户,可限制其对提存之日起增值利益的权利主张,但承包权还应保护。
黄志明建议:对农村土地实行市场化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万家丽董事长黄志明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逐步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建议对农村土地实行市场化管理,让有资金实力和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来管理,以企业的形式来经营农业,管理土地,从而在资金和技术的带动下,管理好撂荒的土地,并创造出经济效益,甚至社会效益,使农民负担逐步向企业转移,给农村带来资金和活力,为国家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