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除人之外,城镇化另一关键的问题是土地。国土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坦言,现有的土地制度与当前阶段有关城镇化的适应性还显得不够。
耕地保护问题首当其冲,“城镇化建设与优质耕地分布在空间上高度重合,这种发展格局导致优质耕地的减少,我国农业保障的基础受到影响,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就面临挑战。”胡存智说。
据国土部分析,从2001到2010年全国建设用耕地中近1/2是水田和菜地。同时期补充的耕地中水田和菜地不到1/5,即补充的耕地没有占用的耕地好。“现实中一些地方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表面上实现平衡但耕地质量下降。”
此外,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粗放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用胡存智的话讲,就是在利用上不集约,发展就不可持续。据他透露,从2000到2010年,全国的城镇工矿面积增长了58%,但是承载的人口从平均每平方公里7700人下降到7000人,降幅约10%。同期,农村人口大规模转移进城,农村的建设用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2万平方公里。
胡存智说,目前来看,城镇工矿用地中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有5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的11%左右。据记者了解,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将逐步减少,今年计划指标就要有所下降,其中会重点控制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将作为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任务。
胡存智指出的土地制度与城镇化目标不适应的地方还包括现行的土地出让问题。“地方过度依赖新增建设用地的出让收入,过度依赖土地的抵押融资,这种方式在土地利用、城市发展中也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