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记者分头走访广州的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发现,厕所卫生保洁不力是各枢纽的“通病”。
其实,公共场所的脏乱差问题,不只是广州,也是全国城市的一大通病。2013年卫生部就曾专门针对公厕问题,提出“苍蝇指数”:将公厕卫生标准分级,要求附属式公厕臭味强度为1级,每平方米苍蝇数小于等于1只;独立式公厕臭味强度小于等于2级,每平方米苍蝇数小于等于3只。
一时间,“苍蝇指数”引起民众热议。在这波舆论声浪中,且不论苍蝇指数的操作性如何,公厕的卫生水平至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厕问题,从小处说,扮演着民众生活中的“救急”角色,从大处说,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城市文明的一面重要镜子。作为交通接驳地带的公厕,更是如此。如厕环境,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外地游客对城市的最直接印象,故优化公厕,就是美化城市颜面。
在一些发达地区,公厕是城市管理者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新加坡规定所有厕所都须配备厕纸、洗手液、擦手纸、烘手机、隔板、废弃纸巾收集箱。而日本更是精益求精,发明“音姬”(安装在厕位内的发声装置),发出潺潺流水声,避免如厕时发出的声音外泄被人听到。如此人性化的服务使国内公厕相形见绌。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公厕问题日益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杭州市提出将城市公厕打造成“全国第一品牌”的目标,制订了公厕提升改造计划;北京细化公厕标准,明确提出公园、超市内的公厕,不得比该场所关门还早;便池堵塞12小时内要抢修完毕等;而广州开发导厕APP助民众找厕所,计划建造男女比例1.5:1的公厕以缓解女厕长龙问题。
在公厕问题上,“上前一小步”便是“文明一大步”,提升公厕满意度,当务之急还在于细节提升。针对目前全国公厕的通病:厕所清洁不够及时,少有清洁人员“驻场”;部分厕所分布不合理,指示不明晰;厕所数量不足等,只要管理者意识到位,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