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让新型城镇化染上城市病
时间:2014-03-18 20:28:09  来源:人民网评  作者:秦川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6日正式公布。《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

    去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如今,规划正式公布,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推行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有章可循,蹄疾步稳。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愈是如此,我们愈应该谨慎从事,早作运筹,比如避免城市病。

    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明确提出,“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如此种种,足以说明我们所要建设的新型城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答案包括万象,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避免城市病。如果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这样的城镇化令人望而却步,原因很简单,居民的生活质量虽然提高了,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这样的城镇化就本末倒置,失去了个性,毁灭了记忆,我们怎能找到回家的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二字,直抵人心。蕴藉深意,不难理解。

    如果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不真正改革,数以亿计的城市居民,没有非农人口户籍,与户籍非农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均等化方面存在差距。这样的城镇化就是“伪城镇化”、“半拉子的城镇化”。诚如有学者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

    曾经,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有识之士提出应该走出“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陈弊。教训深刻,如今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站得高、望得远,先预防后治理,比如杜绝城市病。一旦染上城市病,再想起来治理可就晚了。就像雾霾天,现在政府投入的资金以万亿计,代价极高,如果相关企业和部门早就意识到并做到“先污染后治理”的危害,何至于此?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更是意识到城市“摊大饼”式扩张的危害,意识到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弊端,意识到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等问题的后果,也意识到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隐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慎重,更注意趋利避害,更坚定决心打造新型的城镇化。

    有学者认为,城镇化未来一定能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它是一个“冻得很硬的冰激凌”,要一点点化解,因为这需要非常复杂的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做得不好会留下很多隐患。比喻未必精当,但这种提醒值得警惕。通过规划,稳扎稳打,避免染上各类疾病,使城镇化既能成为发展引擎,更能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尊严,新型城镇化才名副其实。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