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等地网友纷纷吐槽:躲避雾霾的烦恼还未散去,沙尘的担忧便接踵而至,真是让人闹心!这是今年“登陆”北京的首场沙尘天气,却暴露出环境问题“病去如抽丝”的病症特点。沙尘暴就如雾霾,躲无可躲、忍无可忍,只能吸着,昏黄无日的天空让人们意识到植树的功德。
“三北”防护林建设降低了北京遭受沙尘暴侵袭的程度,但如今不断出现“霾走沙尘来”“霾尘共呼吸”的节奏,又一次次发出“环境,破坏容易治理难”的警告。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沙尘哥俩好”的态势,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也凸显出发展方式转变之急。
因此,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调整畸形的政绩发展观。长期以来,GDP被视为衡量官员能力、考核选拔的重要标准,也让不少地方官员迷失发展方向,盲目上马没有通过环评工作的“污染炸弹”,留下“十面霾伏”的悲剧隐患。
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时代过去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因此,各地应彻底反思发展思路,让“霾尘共呼吸”的魔咒早点进入坟墓。
生态保护不能嘴上讲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各地必须下决心硬起来,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用硬手腕对待硬骨头。对各种“污染碉堡”,以虎穴拔牙的精神,动真格,出重拳,用狠招,不留情。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无疑吹响了治理污染的新号角。各地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向2014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不要因为被追责时而悔恨,不要因为被吐槽时而羞耻。这样,才能在面对人民时拍着胸脯说:“新鲜空气和干净水在这里不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