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兰州自来水危机有另一种“异味”
时间:2014-03-12 22:07:10  来源:新京报  作者:汤嘉琛 

    若只顾着“打击造谣”而疏于去追查“水危机”里的责任,难免让人嗅到另一种“异味”。

    兰州城区最近经历了一场“自来水危机”:3月6日起,网曝兰州多地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市民也反应强烈。但直到7日晚,兰州市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企业才公布监测数据,声称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但自来水异味的原因仍引起市民诸多揣测:如“水厂漂白粉放多了”“黄河上游的化工厂排污”“遭恐怖袭击”。

    尽管有关部门表示,自来水异味原因还在调查,可细读报道可知,有关部门、相关企业的处置,仍有颇多不当之处,也正是这些纰漏,让“自来水危机”升级。

    当地有关部门也披露,水出现异味是因氨氮值高于往常,依据经验化判断,它极可能跟上游污染有关系。那么,对此涉事水企有无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进行回应与整治?有关部门除了事后立马启动应急程序,回应“符合标准”外,有没有对水企和污染源进行查究?要知道,自来水关乎成千上万百姓的生活权益,若水异味是因一些企业违规排污造成,则应依法追责,甚至是追究刑事责任。

    遗憾的是,当各界高度关注自来水异味状况时,兰州方面30多小时后才发布第一条信息,它对水异味来源等只字不提,公众也看不到它的积极应对举措;而供水公司在掌握相关情况并展开调查后,也只是在企业和有关部门内部公布信息,还回绝多家媒体的采访请求。信息披露的滞后,本质也是应对乏术。

    而如今,兰州市有关部门已对无中生有、造谣的人员进行查处。有的网络谣言扰乱民心,应严厉打击。但也应看到,一些所谓的“谣言”之所以产生,正是因为当地政府和水企信息不透明,以及信息发布滞后。在一个城市的自来水弥漫着异味的时候,不可能不引发民众的各种猜测。所以,比查处谣言更重要的是及时查清异味从何而来,并及时回应舆论关切。

    当地已决定对自来水采取日报告制度,这是好事,但个中究竟谁该担责,不能没下文。若只顾着“打击造谣”而疏于去追查“水危机”里的责任,难免让人嗅到另一种“异味”。

    眼下,兰州自来水异味已消除,但不少市民仍惊魂未定。在这场“自来水危机”里,“异味”从何而来,显然应尽早有个交代——而这“异味”,指的不仅是自来水,还有有关部门、相关水企危机的应对失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