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篇新闻称北京地铁年内调价已成定局,据北京市交通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公交调价的前期调研基本完成,由价格主管部门最后确定方案。而此前,北京市发改委也曾表示,预计在四五月份发布调价听证方案。
看来,地铁涨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官方给出的涨价理由也很说得过去,主要是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和缓解逐年增加的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压力。但笔者的疑问是,票价上涨解决了地铁难题,但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好处?
在北京,普通市民上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乘坐地铁比乘坐地面公交或开私家车更方便、准时、快捷,且不用担心交通拥堵,是市民出行的最佳选择。地铁涨价后,一部分收入不多、精打细算的市民可能会尽量选择坐公交,还有一部分市民可能会重新选择驾车出行。这样虽然减少了地铁客流,缓解了高峰时段的拥挤,但在北京这个以“首堵”闻名的城市,简单的地铁分流难保不会加大地面交通的运行压力,同时,也有加重环境负担之虑。
因此,笔者认为,地铁票价绝不能一涨了事,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地铁乘客分流后带给北京市政交通的一系列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缓挤”和“治堵”相结合的方案。
首先,应尽快解决地铁运行效率的问题。据统计,2013年1到9月份,北京地铁站对乘客出行造成影响的故障达13次。在这些事件中,信号故障和车辆故障占比达70%或80%。如10月14日10号线故障,造成了约10万乘客出行受阻。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地铁运行故障,相关部门应查找造成故障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排除故障隐患,并通过增加列车容量、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等方法确保地铁高效、顺畅、安全运行。
其次,要加大对公交行业的投入力度。尽快完善公交线路、线网建设,扩大公交覆盖率、直达率,使地面公交更能满足市民出行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保证公交运行的快捷性,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从而实现公交地铁的合理分流。
最后,对驾车市民合理引导。对于那些驾车出行的市民来说,面临着“限购”、“限行”、停车费价格上涨等诸多难题。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一味靠限制和涨价,并不是解决拥堵的有效之道。根本思路在于合理调整城市规划布局,改善目前北京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的状态。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制定出更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出行方案,让他们感到公交出行比驾车更方便、快捷,从而主动放弃驾车出行,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