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当前媒体正热衷于寻找一个个“鬼城”,即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新建的部分城区,房子建好了却没有多少人住,夜晚小区漆黑一片。
上述现象揭示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城镇化重在发展大城市还是着力推进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建设?
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强调大力发展中小城市,限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而现实结果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来人口愈来愈多,房价飚升、交通拥堵;一些中小城市尽管建设了许多新区,但住得人却不多,甚至出现“鬼城”现象。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政策应该如何因势利导?是顺应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潮流,充分挖掘这些大都市的发展潜力?还是设法鼓励他们在中小城市定居和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设计,需要对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答案。
我国城镇化总体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若干年,城镇化是最大的发展红利。城镇化不仅是土地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化。城市政府不能仅仅享受土地征用带来的“好处”,而漠视农民户籍改变的迫切要求。从这一需求来看,城镇化首先需要解决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不该被忽视。一些大城市拥有许多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吸引着各类就业人口。这些大城市的户籍限制更为严格,但依然无法阻挡他们的步伐。
有观点认为,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城市化的自然趋势,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需求增长,能够更好地拉动乡镇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大”而“密”的城市化,不仅没有错,反而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如果顺应目前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潮流,城市规划就应当更加超前,城市管理水平就需要更上一个台阶。否则,既然人口增多的趋势无法阻挡,规划和管理再跟不上,“大城市病”的爆发就会成为必然。
无论挖掘大城市发展潜力还是建设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都要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和协调大城市和小城市布局,需要更加科学的顶层设计,着眼大局,从长计议,尤其要避免一些地方借城镇化之名,大肆圈地盖楼,吹大房地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