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各界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已形成普遍共识,但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成效却并不显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有效路径在哪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殷德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难点与路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城市化促进政府转型
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在后进国家实现经济赶超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经济赶超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要适时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课题组提出,依靠城市化促进政府转型。
殷德生表示,“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政府的支出结构也会改变——从大量生产性投资转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一般认为,在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的水平后,政府目标和约束条件将会发生明显变化,公共福利成为政府目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刚超过50%,正处于依靠城市化进程推动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课题组据此提出,应当以城市化促进政府对卫生、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带动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有两个路径
课题组在阶段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要由投入驱动转向效率驱动,“高效城市化”和“高效工业化”是实现效率驱动的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
目前,扁平化城市结构已经影响了中国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沿海地区和大型城市的空间效率均高于内陆地区和中小型城市,中小城市相对分散的格局限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配置空间效率的提高。
课题组建议,一方面,需要促进大城市能级提高、发展城市群;另一方面,在各城市之间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这种空间配置的“高效城市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课题组表示,“高效工业化”以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为导向,核心在于要素的市场化和全球化配置。这不仅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有赖于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放,同时还要依靠市场制度创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试图通过制度创新和全面开放提高要素市场效率,实现要素在全球市场的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