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2015年底前,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在现实中还面临用水观念陈旧、技术瓶颈制约以及“借梯涨价”疑云等三个难题。(1月5日《北京日报》)
说中国城市水价低确实不假,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通过阶梯水价增强公众和社会节水意识很有必要。但自来水作为垄断供应的公共产品,即便是轻微价格调整也会引发公众的担忧。类似的还有燃气价格。譬如2013年3月,有不明信源的消息称,当年4月天然气价格将上涨。于是多地出现市民排队集中抢购天然气的现象。以至于最后,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出来辟谣,天然气涨价消息是无稽之谈。
和阶梯电价类似,相关部门和地方水务企业会制定一个较低价格的基本用水区间,超过之后才会逐步提价。理论上说,这是在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问题是,公众在水价上的博弈能力不足,阶梯水价之后很可能出现水价普遍上涨的局面。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供水企业亏损,而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水价过低。实行阶梯水价,对于供水企业来说,会不会导致他们他们借机涨价呢?
其实当初实行阶梯电价时,公众就有这样的担忧。因此,除了报道所言的一些忧虑外,譬如一家一户、每月查水表这些问题需要解决外,第一档用水量的制定特别需要尊重公众实际情况,绝对不能让公众吃亏。另外,和阶梯电价一样,冬季、夏季,大城市、小城镇以及不同区域,第一档用水量应该是动态的,不能一条线划死。
不否认,倡导公众节约用水是有必要的,不少城市,包括水价较高的港澳地区也都是这么做的。但任何水价政策,都要考虑自来水的公共属性,因此,至少普通家庭用水,只要在一定的用量内,水价再怎么提高(阶梯水价)都不能过高。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一点上,公众的博弈能力不够,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坚定站在公众一边,稍微妥协吃亏的必定是公众。
至于所谓中国自来水企业不少亏损,这个理由就更不能作为水价上涨的借口了。亏损很大程度是因为政府公共投入不够,不少水企除了要承担供水责任,还要负责管道建设维护、以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而供水本身,其实很多还是有盈利的。不仅如此,即便政府投入不足,为何不少城市供水企业依旧是盈利的呢?那些不能盈利的水企,自身也应该找找原因,不能只想着涨价。
还不得不说的是,价格和成本、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中国自来水问题非常严重,根据《新世纪》周刊的报道,2009年全国40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的交叉水质检测显示,仅有58.2%的水厂出厂水质是合格的。不少水源地被严重污染,而自来水企业在制水设备的投入和水质提高上,却没有太多作为。实行阶梯水价的同时,这些问题也应同步解决。
当然,水价不是单纯的自来水价格,还包括污水处理、水资源成本等等,有些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投入,自来水作为公共产品,用水者承担部分责任也是应该的。但应该明确的是,提高水价中的哪部分价格应该足够透明,程序上要经得起考验。其实,说到底,水价上涨的言论之所以被公众所批评,很大程度是因为,包括自来水在内的公共产品,目前的定价机制太随意,很大程度上由相关企业和部门说了算,公众当然担心阶梯水价就是变相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