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城镇化需重建“身份―权利―待遇”体系
时间:2014-01-06 13:40:41  来源:北京日报 

    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但是,在现有城镇常住人口中,仍有数以亿计的农村流动人口未能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在未来一定时间里,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如果他们仍然不能享有同城待遇,那么这种城市化效果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必须真正实施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3: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镇化》一书中,我们提出关于重建现行“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阐述和“同城居民城乡一体化社会权益”指标体系的构想,旨在弱化或消除三大人口群体的利益区隔,缩小城镇居民在社会权益方面的现实差别,通过这种平抑不公、消除区隔、缩小同城差距的过程,不断促进三大人口群体在利益诉求方面的相互包容、开放和共享,不断趋近“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同城同构的愿景目标。这既是中国城市化的迫切要求,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促进城市中三大人口群体在社会利益上的基本协调,推动三元化利益结构的柔化和同化趋向,不断增进“身份―权利―待遇”的同城化,是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市化必需的过程。社会公平正义是其中的核心议题。在这里,厘清正义的双重含义是非常必要的。正义的双重含义来自正义与平等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因而有“平等的正义”与“公平的正义”。正义的不同含义表现出正义的两种价值观,“平等的正义”强调“同”,“公平的正义”强调“异”。按照平等的价值观,差别是不正义的,正义不应当有差别;按照公平的价值观,公平是一种合理的差异,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正义往往是包含了差别的正义,这种历史性使得差别的正义具有了某种合理性。

  从理论上说,“平等的正义”与“公平的正义”分别表达了正义的两面。“平等的正义”强调正义的价值性和理想性,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美好追求;“公平的正义”重视正义的工具性和可兑现性,它使得这一追求成为可操作的、可实现的。从实际看,“公平的正义”更具有日常生活的现实性。一方面,对于“怎样的差别才是公平的”这一问题,人们可能永远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实际上表达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常常激发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博弈、竞争甚至冲突。另一方面,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的成员必须也能够就这一问题达成某种共识,这既是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要求,从而使我们以包容、开放、共享的方式来对待彼此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公平的正义”与我们的生活相随常伴。我们的意思是,“身份―权利―待遇”的同城化或者说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镇化,实际带给我们的是具有合理差别的正义,而不可能是绝对平等的正义。

  “平等的正义”是人类永远值得追求的理想,这种理想使我们不断趋近美好的生活愿景。但是,平等和正义总是带有时代性和具体性,绝对平等的正义是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认为,在“身份―权利―待遇”的同城化以及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既强调正义的价值性和理想性,也重视正义的工具性和可兑现性,这使我们能够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和明智。

    主题链接

  城市“三大人口群体”

  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面对一个基本现实,这就是三大人口群体——本地农民、本地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同城差别问题。这种差别表现在身份、权利、待遇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具有三元化特征的社会利益格局。其具体表现是:本地农民与本地市民两个群体的利益关系;本地农民与外来流动人口两个群体的利益关系;本地农民、本地市民与外来流动人口的利益关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