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安晚报》报道,陕西省西安市公交六公司日前接到一件特殊的邮件,信封内有一张崭新的一元钱和一封感谢信。这是一位84岁的老人快递寄来的,只为归还一年半前乘车时所欠的1元车费。老人的真诚感动了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
如果报道的真实性可靠的话,这位老人的举动足可以感动更多人。一元钱不多,却显示着当下社会弥足珍贵的诚信。从老人信中的陈述来看,尽管当时司机比较体谅地说,老人家只投一元就可以了,但老人还是念念不忘,信中掷地有声地说“公家的钱,公私要分明”——这种清廉的思想,也是值得提倡与学习的。
不过,在老人举动的闪亮点之外,有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容易令人遐想。就是欠下这一元钱,是在一年半以前,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为何老人不是在记忆犹新的几天之内还钱?就算有其他事情耽搁了,或者一时遗忘了,那是什么触发了老人的记忆,时隔一年半之久又想起还钱呢?
用不着拐弯抹角,一个合理的推测是,近年来关于老人的负面新闻和话题太多。老人摔倒讹人不敢扶,老人碰瓷成职业,老人坐公交与年轻人强抢座位……一时间还掀起了“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话题讨论。无论讨论结果如何,都或多或少地将“坏人”的标签粘贴在老人风霜的颜面上,对老年人形成了舆论的道德压力。这位84岁的老人,对社会热议话题,也不可能没有耳闻与视见,偶然的一个触动都可重启他的记忆,令他在一年半后的某一天,想起曾经欠下一元钱的公交车费。
其实无论让谁评论,一位八旬老人欠下一元已被公交司机口头“豁免”的车费,即便不还,也没有必要上升到有失诚信与良善的道德批判层面。而免费乘公交,则是老人们本应享有的福利,有关部门在感动之余,更应该检讨究竟是因为地域、身份,还是一张人为设限的证件,没有令这位老人知晓并享受到相关的社会福利?
尽管再合理的推测都可能被证伪,但八旬老人一年半后归还一元车费,令人感动的背后,更令人感叹:如果将老人近乎敏感的诚信与廉正品格诉诸于普通老人,是否过于苛刻?正常的社会,其实应有“一元钱”的宽容度,何况是对一位老人?
但另一面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关于老年人铺天盖地的非议,其实已经伤害到老年人的群体尊严。2013年12月19日,沈阳街头一位老大爷被人撞倒,明明没有医保,却说出“你走吧,我有医保”的善意谎言;2013年12月25日,河南郑州十几位老人在街头举牌,呼吁“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这些老人的行为都有令人感动之处,但也未尝不是面对舆论伤害的一种自我救赎与保护。
置之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西安八旬老人时隔一年半归还一元钱,说是个人严格的道德自律,也可以说是为老人群体的道德形象又做了一次力所能及的修补。而实际上,老人集体道德形象的破损,其责任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不能归因于老人,而就像这位八旬老人本应免费乘公交却要因欠下一元车费而惴惴不安一样,原因在于对老人应有的权益保护与照顾不足。
近日,全国老龄办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这表明老人权益的缺失已引起国家层面的注意。但在老人权益得以全面落实之前,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年轻人,与老人相处时,也应该更多宽容而不是更多硬性碰撞。否则,老人们越自律,我们就越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