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金融改革方向。倘若发展普惠金融的着力点首选农村,则“三农”大幸也。
何谓普惠金融?简言之,是指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笔者理解,普惠金融有四性:服务对象包容性,客户广覆盖,尤其是农户、小微企业等低收入群体能成为服务对象;服务产品多样性,不仅向客户提供存款、取款、转账、汇兑、结算服务,还当提供融资、代缴费、养老金支付等金融服务;服务方式便捷性,既能柜台服务,又能ATM机自助服务、网银服务、手机服务等;服务性质商业性,即便有些服务免费,仍不改商业性质。
中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合国情、顺民意,尤其是我国“三农”急切需要普惠金融阳光。据权威部门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未被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长期存在融资难,而农村更是由于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不畅,金融网点偏少,一些乡村甚至成为被金融机构遗忘的角落。城市低收入群体虽然也需要享受普惠金融阳光,但农村更为紧迫。因此,发展普惠金融的着力点当首选农村。
如何发展普惠金融?就我国农村现状来说,不妨五招并举,有序推进。
首先,从组织体系上促普惠,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2009年10月中旬,银监会在贵州召开的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工作推进会上曾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创新,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国各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现已4年过去了,对这项承诺应当进行全面验收。建议由当地政府与银监部门结合验收开展一次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普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对至今还没有金融网点的乡村,要建立金融服务下乡制度,加大ATM、POS等机具的投放力度,发展网络银行等。同时,抓住发展普惠金融的机遇,一方面鼓励引进股份制银行,另一方面加强现有金融机构农村网点的监管,严禁金融机构随意撤并乡镇网点。此外,继续深化本地农村金融改革,积极稳健地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形成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邮储银行、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机制,实现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
其二,从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促普惠,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针对“三农”需求特点,金融机构重在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如充分利用现行农村政策,创新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及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针对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创新“信贷+保险”金保产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探索“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等金融服务模式。浙江永康农村,农行以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纽带,以惠农通机具、惠农卡为载体、开展“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宁信自励”的金融自治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难。
其三,从农村诚信建设上促普惠,为发展普惠金融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动农村信用建设,通过开展“信用农户”、“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建立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并纳入政府官员任期责任制。同时,全面推进农村征信数据库建设,提高征信数据库的利用率,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其四,从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有机融合上促普惠,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央行在《201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有权威机构报告预测,全球移动支付未来5年将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移动支付将替代传统支付业务;P2P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变得可行。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给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无论是融资渠道拓展、产品创新、风险甄别与控制手段创新都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业机构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银行卡快捷支付、信用卡代授及分期付款、网络融资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中信银行对接电商企业网络平台,探索出网络化批量化服务途径,让小微企业享受普惠金融阳光。
其五,从财税政策优惠措施上促普惠,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建议当地财政对“三农”信贷投入实施税收优惠,以进一步提升信用创造能力。地方财政应安排财力,实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三农”信贷利率补贴,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以更好地激励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