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26日发布《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7%)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12月26日中新网)
这则新闻霎时戳中了我的泪点,因为我就是农村家庭本科毕业生失业中的一名。身处高房租、高CPI下的城市,对于一个失业者而言,生活的艰辛无须用悲情的字句渲染,踏出大学校门那一刻抱有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荡然无存。
近来,父母常来电,问我工作找得怎样了?为了让他们不再担忧,我说还在等面试。父母总会安慰地说,在外面没钱不行,实在困难就给你寄钱别硬扛!挂完电话,那头的叹息声犹在耳畔。此时此刻,对“寒门出贵子”的疑问在脑海挥之不去。
读书改变命运越来越难。并不是笔者在这里矫情,工作并不是找不到,酒店服务员、房产中介等工作我也曾干过,并不是吃不了苦,而是那种与专业兴趣都匹配的落差感,且没有存在感的痛苦使得我最后辞职。我不禁自问:读了这么多年书,在社会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将何去何从?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事业单位的笔试,招三名编辑,我笔试排在第三,就在我奋力准备面试的时候,竟被告知该单位内招了一名。多么赤裸裸的解释,打击导致我半个月一蹶不振。事后,我才得知内招的那位是市里某局局长的女儿。多么痛的领悟!记得新京报针对“最难就业年”进行过一份调查问卷,“找工作是否动用过关系”一项,成了受访者颇为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约有21.5%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为求职动用过“关系”。曾经我对托关系,走后门是那么嗤之以鼻,而此时,我也渴望有个坚挺的关系,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在现实面前,我对自己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与其抱怨生活的残酷,不如把失意看淡一点,相信天无绝人之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虽然有些不现实,但还有“这点痛,算什么”的执拗。跌跌撞撞半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相信是自己的学历和实力不够所致。我告诉自己,如果不行就将就着那些工作,毕竟在生存面前,谈其他都显得奢侈和苍白。
就业问题事关整个系统的合理运转,让大多数年轻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是我这样农村家庭普通毕业生最渴求的愿望。拼搏不如拼爹,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些现状让没有背景的孩子背负沉重的负担。如何让年轻人理想变得丰满,让未来变得可期,则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