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晚9时30分许,新洲区邾城街齐安大道与衡州大街交会处突发惨剧:一男子无故踢倒路边垃圾桶,47岁的夜班环卫工人肖冬梅上前劝阻,该男竟拔刀相对,身中18刀的肖冬梅不幸身亡。(12月5日《长江日报》)
只因对踢垃圾桶的行为进行劝阻,女环卫工被刺18刀身亡。如此戾气从何而来?环卫工人对破坏环卫设施的行为进行劝阻,抛开“履行职责”的考量层面,也凸显对公共责任的担当。作恶者向无辜女环卫工刺出18刀的冷血和暴戾,究竟有多大的仇恨和戾气?对这种人渣,法律的利剑应该毫不容情。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尴尬现实是,环卫工人这个职业在许多人眼中是“不入流”的。虽然社会仍将“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等口号放在口头上,但这充其量是对类似职业的虚幻安慰。作为一种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环卫工人在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中不少人都属于无可争议的弱势群体。如被歹徒刺18刀身亡的女环卫工肖某,2002年下岗后一直打零工,近期好不容易才谋得环卫工人这份工作,工作时间从下午五点半到深夜十点半,月工资仅1000元。将戾气倾泻到弱势群体身上,更是在加剧社会不公。
对于环卫工人来讲,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等问题,他们或许可以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经常遭人白眼、辱骂甚至人身伤害。明明垃圾箱就在几步开外,有人偏偏就不愿多走几步,而是直接将果皮纸屑等垃圾随地乱扔。有时候环卫工前面刚扫干净了,后面垃圾接着就给扔上了。环卫工因劝说不要乱丢垃圾而被打的不在少数。上网搜索“环卫工人被打”,可以搜出一大堆:水果摊主乱丢果皮、女司机丢果皮、路人丢垃圾,出面劝阻的环卫工人,很多都遭到言语和身体伤害。这到底怎么了?
或许那些乱扔果皮纸屑的人有其理由:“环卫工人就应该扫垃圾!凭什么要我扔到垃圾箱里?”不得不承认,具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鲜见。在现实中,这种人或许生活得并不如意,心中积聚了各种怨气。他们一边大骂当官的贪污腐败,一边仍旧送礼行贿求人办事。虽然他们属于普通民众的一分子,但在环卫工人面前,他们趾高气扬,感觉高人一等。这无疑是一种被现实压力扭曲了的变态人格。
环卫工人遭辱骂殴打,说到底是社会戾气郁积过久而无处宣泄的结果。社会转型过程中,各阶层逐渐板结,传统熟人社会逐渐为“陌生人社会”所取代,原子化的生存状态使得人们的安全感逐渐走低。社会断裂催生的社会失衡,反映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个人对社会的隔离感。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罅隙,则使得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仍旧具备生存的空间。遇高则趋附,遇低则侵凌。将趋附他人时所受的怨怼,发泄在比自己弱的人身上。这种转嫁戾气的行为,只能使得怨气郁积在最低处,让弱势群体不堪承受生命之重,使得社会公正的底线一再拉低。
女环卫工被刺身亡,行凶者自然须绳之以法,接受法律的惩罚。同时,面对环卫工等弱势群体遭受的无妄伤害,更应重视纾解这种伤害背后的社会戾气。纾解社会戾气,不仅要加强公民涵养的养成,更重要的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打破社会各阶层板结的现实,重申法治意识和规则精神,托住社会公正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