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沈宇波) 独立养老机构的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非常重视的问题,《2013年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中第115项提出要培育一批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给予社会办托老所全托型床位运营补贴,大力发展康复型、护理型养老机构,开工建设养老床位1万张。
今天上午,北京市民政局相关领导在做客首都之窗时透露,将来北京的养老服务将会逐步向居家转移,这一举措不但可以让老人生活在自己的社区中更具有归属感,同时也可以方便家属来看望老人。
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李绍纯表示,北京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康复型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医养结合目前已经成为养老机构的发展重心。老人老了自然会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直到自然临终,这时就需要引入医疗护理,养老和医疗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目前,北京市已经成为医养结合的试点地区,具体的措施是双向转诊,即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的双向结合,在这个基础上,民政部门也正在做一些更加广阔的医疗结合的试点工作,比如社区、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医疗资源融合等。民政局、卫生局、人保局进行了联合调研,让养老机构引入医疗资源,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康复院、护理院,同时也会在现有的一些资源利用不足的医院引入养老机构。
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目前海淀区的很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在进行类似双相结合的尝试,等于在医疗机构里面引入了养老服务,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瓶颈需要突破。
按照北京民政部门的规划,到2015年要完成养老机构床位12万张,这意味着基本上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要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万张。截止到11月中旬,今年北京的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在去年8.7万张的基础上新增1万张,达到了9.7万张,但是距离2015年的总体规划还存在缺口。
李红兵表示,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是大幅提高护养能力所占的比例,在今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增养老床位中,护养床位将占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