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由医疗纠纷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中山市通过健全市、镇两级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在全国率先创建无“医闹”城市。去年4月至今,我市再未发生“医闹”事件,今年1-8月全市各医院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0%以上,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10月30日《中山日报》)
病人“好端端”死在医院里,不找医院赔该找谁赔?一个貌似合乎常理的逻辑,近年来成了各大医院难以承受之痛。一旦有患者不治身亡,受雇的“职业医闹代理人”便纠集大帮人员,在医院内吵嚷谩骂,拉横幅、设灵堂,甚至围堵大门,毁坏公物,威胁、殴打医务人员。
很明显,医闹职业化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升级版,这个升级版最大的特点在于打破了原有的医患秩序而造就一种新的不正常的秩序。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患者处于相对弱势——长期以来,一些医院收红包、误诊、乱开处方、喊价过高等问题,让患者一度无可奈何,致使双方的信任度不断下滑。最为关键的还是,医患之间出了问题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医院往往握有主动优势,导致患者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但由于各种原因,并非每一个想闹的患者靠自己就都能闹出其想要的效果,有奶便是娘的职业医闹公司正是钻这个空“应运而生”。
毫无疑问,职业医闹必须严厉打击。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给钱就去医院闹的职业医闹,严重扰乱了医院诊疗秩序,危及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医闹事件的发生,最终给医患双方带来的,只能是“双输”的结果。正因如此,去年5月,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指出,医闹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但打击医闹毕竟属于倒逼手段,若能防患于未然,显然是再好不过。眼下,中山市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就是一面镜子。
共识是,不管是患弱医强的关系,还是医闹搅动下医弱患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本质上都是无序的表现,无序的背后都是医患双方缺乏一个针对双方权责利的有效、合理的互动平台。而就目前来看,医疗纠纷并非没有正常的解决渠道,但部分患方在面对职业医闹和正常渠道时选择前者提醒我们,正常渠道还有一些不正常之处。例如纠纷发生之后,医院有可能用各种手段推责、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医疗鉴定程序过于复杂、赔偿手续冗长耗时、赔偿数额不高、患者没钱打官司、公益性维权机构匮乏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让职业医闹成为患者的“代言人”。为疏解这一困扰,中山在2012年4月出台了《依法处置中山市医疗纠纷工作的意见》,通过建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等“第三方”机制来正确引导、疏导、解决医疗纠纷,无疑给医患双方提供了一个良好互动平台。
医调委不仅在于其具有专业“智囊团”可对重大疑难医疗纠纷“把脉问诊”,更在于其作为一股中间力量,让医患双方找到一个合法的博弈平台——医调委免费参与调解医疗纠纷,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并积极引导医患双方进行仲裁,在理论上确实可以根治医闹;事实也证明,医调委在打造“无医闹城市”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