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住房和保障房占了整个市场住房供应60%的时候,所谓“普通商品房”的高价又能撑到何时?所以说,住房供应模式顶层设计上的变革,实质上就是对当前高房价市场的“釜底抽薪”。
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所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的消息,终于使公众关注度最高的高层房地产政策,在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政策空窗期”后,以全新面目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对老百姓在民生问题上反映最强烈、关心最迫切的住房问题,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的学习研究,而且还是在宣示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几天举行,这至少在公开报道中还是第一次。这不能不使人们对新一届中央领导在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方面的“新动向”,有了更高的期待。
有人以为,这次会议没提房价,似乎中央的房地产政策和目标上有了不同以往的改变。如果要真的这样以为,也许就大错特错了。
一些分析人士在研读这次会议新闻时,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这就是此次会议学习讨论的是如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而不再是过去一再强调的“房地产调控”。
“住房保障”是原有的既定方针,这里无需细说。但如果深入研究品味“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不难发现,管理层这一创新的提法,实际上意味着在住房和房地产市场的“顶层设计”上,将可能是远远突破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范畴的新动作。
过去的房地产调控,都是在住房供应基本上都是由开发商垄断的模式下进行的,所有政策调控的视野,不仅只能在这个“体制内”做文章,而且操控市场的开发商是否愿意“配合”政府的调控,基本上就决定了一轮又一轮调控的成败。
而当政府把“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也有称为住房供应模式)作为房地产和住房政策“顶层设计”的新起点,这就“跨过”了开发商“力所能及”的范围,政府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对整个住房供应和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
其实,这种住房供应模式上的“革命”和变化,人们已经在有些房价暴涨的城市看见。一周前北京市推出的“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政策,不仅使新的自住型住房的房价比同品质商品住房低30%左右,而且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住房供应上,形成了保障房、自住型商品房以及商品房的1:2:2的三元住房供应模式。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供房结构。试想一下,当自住房和保障房占了整个市场住房供应60%的时候,所谓“普通商品房”的高价又能撑到何时?所以说,住房供应模式顶层设计上的变革,实质上就是对当前高房价市场的“釜底抽薪”。
这次会议特别强调,我国在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并要求在“加强顶层设计”上总结我国住房改革以往的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这使人联想到中国人记忆最深的以经适房为供应主体的九八房改和新加坡的组屋供应模式。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更使人对未来的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做出更宏大、更美好的期待。要知道,只有当房地产不再成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聚宝盆,当开发商的高房价暴利不再,整个的住房供应模式,才有可能转变为“德政工程”。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历来是由制度和政策决定。有什么样的政策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就有什么样的房价水平,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住房问题和居住矛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顶层设计”上革故鼎新之时,也就是化解中国住房和房市重大社会矛盾的新希望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