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完玉米,又要秋冬种了,老爸忙碌起来,要整地,要买种子,不亦乐乎。都70多岁的人了,按理该享享清福,但他却闲不住,依然在长江边种了20多亩的河滩地。一年收两季,秋收玉米,夏收油菜子和麦子。就这20来亩地,家里的口粮和油料都不用买了,剩余的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日子挺踏实。因哥哥在四川做工,家里没有劳力,原来的6亩多良田都流转给种粮大户了。老爸心疼好地,精力又不济,情愿自己去侍弄荒地,心里也踏实。
从全国情况看,今年夏粮已经丰收到手,秋粮丰收在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丰收的取得,与党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分不开,与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分不开,与亿万农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坚韧和辛劳分不开。秋分时节,又从农业部传来消息,截至9月23日,全国秋粮已收获2.37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0.2%,进度同比快1.7个百分点。
丰收在望,固然可喜。丰收在望,更令人思考。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我们要丰收,还要丰收的可持续。但目前,丰收背后有“隐忧”。
“隐忧”之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目前,农业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大都是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人,有人称之为“3860部队”。
“隐忧”之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土地租金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农产品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据抽样调查,2012年夏收小麦、早稻和夏收油菜子每亩纯收益分别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农民常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两天工”。
“隐忧”之三,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资源供给硬性约束不断凸显。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是明显的,现在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肉类80万吨。同时,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持续加剧。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的国家,人均一亩三分地,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
如何减少丰收背后的“隐忧”,把13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键是要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务之急,要加强耕地保护,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要加大惠农强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补贴,提高收购价格,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发挥农业科技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重点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只有丰收具有可持续性,我们自己的饭碗才能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